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仍有一些亟待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影响了建设成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职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策略,为高职院校优化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促进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策略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72-02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20年建成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长效性;有利于强化广大师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一)创新创业观念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深、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不浓等情况[1]。部分学生认为创办公司(企业),自己做老板才叫创业。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够深入的。无论是做老板还是打工,只要随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寻找机会创造价值,开拓一片自己的天地,就是创业。也有学生表示支持创业但不会参与,可见学生参与的意愿还不是特别强烈。因此,学校需加强创新创业观念文化建设,让学生真正接受创新创业观念,才能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需调整
   课程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的平台和依托[2]。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仍有一些有待调整和完善的地方:(1)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相对较少,部分课程是由思政或者职业规划教师承担。但这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经验分享,难免会给学生“纸上谈兵”的感觉[3]。(2)与专业教育的整合程度不高。有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是相对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缺少联系,特别是与专业课程整合程度不高。这些课程多是受市场驱动而匆忙开设,缺少学校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并没有与现有专业课程相结合,这些零散的课程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不成美丽的珍珠项链。(3)开设的课程数量和学时数较少。创新创业课程的学时数很有限。如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创业和创新教育一共32学时。在这么短的学时内很难充分展开教学内容。对来自不同二级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能传授雷同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
   (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需提高
   首先,参与的学生范围不大。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过10次以上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绝大部分学生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其次,对要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如宣传海报摆放位置不佳,导致绝大部分学生都没看到活动宣传;没有一个独立宣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最后,学生创业模拟活动专业特色不强。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创业模拟活动,但在活动中学生选择的创业模拟项目都很相似,多是卖小零食、衣服、时尚小精品等,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少之又少,没能体现出专业上的优势和特点。
   (四)环境文化建设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创新创业相关藏书还不全面,多是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概论、导论一类的书籍,涉及创业过程细则、步骤方法、案例分析之类的书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校园里创新创业相关的标语和雕塑少之又少。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周期间拉起宣传创新创业的标语横幅,但结束后就被撤掉了,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宣传创新创业。近年来,高职院校基建发展迅猛,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但校园的标志和雕塑这类环境文化元素却未能体现,整个新校区的环境文化氛围不浓厚。
   (五)偏重于创业,弱化了创新
   时代的进步源于不断地创业进取,而创业的成就源于创新思维。创新为生活带来的改善无所不在,创新是一件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要[4]。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偏重创业,而创新教育被弱化了。学校开展的创业相关实践活动比较多,而创新相关的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课程设计上也是偏重于创业内容,而创新内容涉及较少,从而导致创新文化还未能形成很好的氛围。
   二、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
   (一)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当前,“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它的突出特点是“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它的深刻内涵是既考虑大多数,也不忽略极少数。它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5]。“广谱式”创新创业文化要实现全覆盖,为全体学生营造文化氛围,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观念以及创业能力。对特别有兴趣、有能力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争取树立典型,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打造创新创业观念文化
   创新创业观念并非与生俱来,它的形成需要后天的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教育来培养。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观念文化:(1)开设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相关课程,讲授创新创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理解、意识等观念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创业基本意识。(2)组织讲座,邀请一批创新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分享经验心得,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自信心。(3)呼吁学生家庭参与进来。邀请学生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到共同培养中,与学生家人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统一的观念与态度。    (三)塑造学校创新创业环境文化
   创新创业环境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塑造环境文化:(1)开展校训、标语等延伸活动。如可以组织学校校训、校内标语等延伸解读的专题讲座学习,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内涵,领悟它们的真正含义。(2)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藏书。书是文化的缩影,是知识的集结。学校图书馆现有的创新创业相关藏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购进更多与时俱进的图书提供给学生借阅。同时,也要保证图书种类尽可能多样,涉及面尽可能广。(3)及时添置标语格言、校园雕塑等。在新建的教学楼里需要及时在走廊、楼梯间添置标语格言;在新校区适合的位置建立雕塑。保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都能感受到环境文化氛围。
   (四)调整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的平台和依托。学生在校有一大半时间是在课堂中进行课程学习,因此,课程是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最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行调整和完善:(1)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是主力军,如果条件允许,可配备多几名专业教师。思政和职业规划教师创新创业专业水平相对不足,应多组织外请企业家或者由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2)开发“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尝试。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都拆分成独立的若干个小模块。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将小模块相互嵌入对方的框架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更具专业特色的学校创新创业文化。(3)增加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数量及学时数。每个专业都应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启蒙必修课程,让全体学生接受“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同时,增加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的学时数,特别是增加实践学时数。
   (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效
   学校在开展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活动的成效。首先,加强活动宣传力度。在活动前要多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专门的宣传橱窗,方便让更多学生及时看到。组建独立宣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其次,增加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如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可以设立网上评选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投票,以此激发广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再次,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应多扶持和激励学生开发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项目,让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办出专业特色。如中医保健学院举办的“中医保健理疗”创业项目会很受师生欢迎。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启发思维、树立信心,使更多学生愿意尝试运用平日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六)注重平衡建设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
   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充分说明创新和创业同等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在大学生萌发创新创业思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着助推作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应过于偏重创业,而造成创新教育被弱化。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精神,很难有创业意识[6]。因此,高职院校应增加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新大赛等。在课程设计上也应增加有关创新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增强校园内创新文化氛围,使创新创业文化能够平衡发展。
   (七)打造“一院一品牌文化”: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
   开展“一院一品牌文化”工程建设,把创新创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各个二级学院的专业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品牌特色。力求让每个二级学院都拥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品牌创新创业文化。如药学院可以大力宣传弘扬“神农尝百草”文化,“中药鼻祖”神农氏敢为天下先,尝遍百草而识药性,是一种勇于探索的行为,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形象体现。各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特点,培育打造自身极具专业特色的品牌创新创业文化,让创新创业文化更“接地气”,让学生产生更多共鸣。同时,也让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有别于其他兄弟院校,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校园创新创业品牌文化。
   三、结语
   创新创业文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传统课堂授课所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地开展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长效性;有利于强化广大师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參考文献:
   [1]徐晓莉,彭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14-19.
   [2]张国良.对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8-9.
   [3]许青娟,周秀珍.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分类指导模式[J].唯实(现代管理),2018(1):41-43.
   [4]汪云,张凯艺.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学园,2017(24):15-17.
   [5]王占仁.案例教学与“广谱式”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3(9):54-58.
   [6]张育广.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前孵化器及众创空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