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中外本科生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快速推进,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成倍增长。深入分析中外本科生的差异已成为提升“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大需求。通过中国大学生与留学生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与留学生在知识背景、个性特征、学习目的、理论基础、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六个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给出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课程的改革建议,为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留学生;英文教学;教学改革;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22-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2004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24896人,至2010年已突破11万大关,2014年超过了17万人。10年间,留学生人数翻了近7倍,且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1]。因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原有的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率仅为22%左右,现如今已经增长到44%,增长速度十分明显[2]。对高等学校而言,促进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为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重要任务[3]。
土木工程作为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学科,已成为沿线国家学生来中国留学的重要选择。全国几乎所有土木工程专业均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科留学生的身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留学生均与国内学生一起接受中文授课。随着留学生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为留学生设计独立的全英文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成为留学生培养的重大需求。由于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和语言系统等差异,给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困难,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建立土木工程全英文课程体系之前,必须深入分析中外学生的差异,制订适合留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的课程系统。本文结合作者在留学生课程教学中的长期实践经验,对比分析中国大学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科留学生的差异,据此对土木工程全英文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
二、中外学生的差异
(一)知识背景
中国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拥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且都经过系统的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并通过高考选拔进入高校,因此,同一个班的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知识背景。而留学生则不同,他们的知识背景差异巨大。“一带一路”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沿线国家多达65个。在宗教信仰方面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在语言系统方面包括阿拉伯语、英语、俄语、马来语、葡萄牙语、泰语和汉语等53种语言;在发展程度方面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政治制度、语言系统和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具有完全不同的背景知识。
(二)个性特征
中国大学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正义、公平、诚实、鼎新、守信、革故、文明、和谐、厚生”。因此,中国大学生容易形成保守、谨慎的性格特征,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较少质疑,即使对没有听懂的内容也羞于提问,遇到问题时不喜欢独立思考,而是依赖教师的讲解[4],而留学生常常表现出独立、批判和率直的性格,在课堂上并不一味顺从教师的讲解思路,喜欢提出自己的异议和观点,甚至打断教师的讲课而针对某一问题提问。
(三)学习目的
中国大学生受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影响,在学校各种奖惩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下,普遍学习积极性高,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希望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而留学生则不同,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的留学生需要在中国完成大学四年本科教育,这部分留学生渴望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回国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做准备。有的留学生是进修生和短期培训生,属于游学性质,来中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中国文化,并不看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理论基础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大部分国家经济仍然比較落后。这些落后的国家对初中和高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和硬件设施短缺,没有形成完善的中学教育体系,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水平与中国相差较大,高中毕业生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如有些国家对数学的要求非常简单,高中三年级的数学内容相当于中国高中一年级的教学要求;有的国家高中阶段并不开设完整的物理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极其重要的牛顿力学、能量与动量等内容更是闻所未闻。大部分高等学校在留学生招生时采用申请入学制度。在审批过程中,高等学校往往设置很低的录取门槛,使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薄弱的留学生被录取,相同年级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远低于中国大学生。
(五)学习方式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教育注重课堂被动学习,较少关注实验和实践,这使中国大学生习惯于知识密集型的课堂授课、仔细认真的课堂笔记和按质按量的课后作业,喜欢通过文字、图片和讲解学习理论知识,擅长背诵和记忆概念、公式。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时就要求学生根据某一课题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和现场调查,教师从来不给学生事先安排好学习步骤和形式,而是靠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事物的本质规律,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具有较好的探索精神。这种教育模式使留学生不喜欢简单直接的课堂授课模式,而是乐于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实践,擅长在实验和实践过程中理解并运用知识。 (六)思维方式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使中外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也差异巨大。中国大学生偏向于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倾向于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不对事物进行拆分和解析,注重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把对类似事物的理解移植到该事物上;而留学生偏向于分析的思维模式,偏向从细节开始认识该事物。中国大学生习惯于迂回的思维模式,类似于螺旋或波浪式曲线,强调“亦此亦彼”;而留学生更喜欢开门见山的思维模式,类似于直线,强调“非此即彼”。中国大学生注重求同的思维模式,自己的思想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和别人劝导而改变;而留学生则偏重于求异的思维模式,喜欢全盘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5,6]。
三、课程改革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科留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中国大学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仅仅对中国学生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逐字翻译,对内容生搬硬套,必然难以保证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而是应该遵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以保证留学生学有所获。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削弱规范条文和设计细节。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而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规范体系,在计算方法和设计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任何一部规范进行讲解,均难以保证留学生回国之后能学以致用。相反,尽管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是任何国家的设计规范均以国际通用的理论为基础。另外,留学生对公式推导、原理叙述、概念讲解等枯燥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但是对图片、视频、实验和现场实践等积极性很高,也非常擅长通过实践理解高深的理论。
在教学方式方面宜将实践教学、互动教学和课题探讨相结合。中国大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集中强化训练,非常适应知识密集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善于通过现场实践和互动讨论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相反,留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喜欢独立思维和互动交流,因此,将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现场实践、师生互动和小组课题讨论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同一个班级的留学生的理论基础、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差异巨大,给予大量的自由学习时间有利于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調整学习进度。
四、结语
中国大学生和留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生搬硬套面向中国大学生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必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深入分析留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声誉。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培养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刚,马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77-82.
[2]张剑飞,陈阳,李向.“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自我管理模式探究[J].理论观察,2018(2):133-135.
[3]刘忠慧.“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8(16):20-21.
[4]邹洋,代宇.留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60-62.
[5]贾勤,潘文晋.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J].理论探新,2009(2):282.
[6]李芬芬.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J].文学研究,2013(4): 56-5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