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苗期猝倒病的化学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筛选高效药剂防治白及苗期猝倒病,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9种常用抑菌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68%精甲霜锰锌的防效最好,达90.44%;43%戊唑醇和12.5%氟環唑的防效分别为77.66%、81.15%;80%代森锰锌、45%咪鲜胺、15%噁霉灵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分别为66.34%、70.43%和69.39%。结论:生产上建议将68%精甲霜锰锌、43%戊唑醇、12.5%氟环唑交替使用防治白及苗期猝倒病。
关键词:白及;猝倒病;防治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ex A. Murray)Rchb. f.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药用植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1],市场前景看好,但因长期掠夺式的采挖,野生白及资源日趋枯竭,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品种[2]。目前市场上采用人工繁育白及,但各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以猝倒病危害最大,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病害多发期,苗期第1年发病最重,危害率占48.21%~55.03%[3-4]。初生病斑水浸状,叶片与茎腐烂,以发病植株向周围迅速扩展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病原菌为丝核菌属的一种真菌[5],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致病能力强,发病时间短,防治难度大,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而我国关于白及苗期猝倒病化学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文致力于筛选出对白及苗期猝倒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大寨村百灵生态园,东经105°50'43",北纬26°7'30",海拔1282 m,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温度13~14.4 ℃,最冷1月平均4.1 ℃,最热7月平均21.9 ℃,年平均日照时数约960~1300 h,年降雨量1240 mm。
1.2 材料
1.2.1 研究对象 第1年播种的有猝倒病发生的白及直播苗。
1.2.2 供试药剂 本试验选用药剂详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7月在百灵生态园温室大棚内进行。选取一块初感染猝倒病的白及苗做试验样地,各处理药剂按说明书的剂量使用,均采用喷雾,每隔7 d喷一次,连喷3次,施药时注意防止药剂相互干扰,详见表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 m2,设保护行,10个处理,3次重复。
1.4 调查方法
第一次处理前进行发病基数调查,最后一次喷施处理后7 d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调查方法为在各小区定点调查400 cm2(调查面积)的地块上腐烂面积无显著差异的地块(详见表2),测量记录防前防后水渍状腐烂面积,计算腐烂发生率和防治效果。[6-9]
腐烂面积:叶片呈水渍状即可计为腐烂面积。
腐烂面积测量方法:用细线围合腐烂面积并固定,上覆拓印纸描绘腐烂区域,用方格纸(1mm方格)估算。
1.4.1 计算方法
(1)腐烂发生率(%)=
(2)防治效果(%)=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对白及防前防后的水渍状腐烂面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表3),不同药剂处理对白及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5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90.44%;处理2和3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77.66%、81.15%,有良好防治效果;处理1、4、6之间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66.34%、70.43%和69.39%,有一定防治效果;处理7、8的防效分别为54.18%和49.29%,防治效果较差;处理9几乎无抑制效果,防效仅为13.39%。
3 结论与讨论
猝倒病严重影响了白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高效的防治技术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有研究表明[10]代森锰锌对丝核菌属的抑菌效果显著,但本试验处理1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推测可能是不同地域的致病菌存在差异造成的,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本试验研究筛选出的68%精甲霜锰锌、43%戊唑醇和12.5%氟环唑均为首次报道对白及苗期猝倒病有良好防效,为田间防治提供了用药选择。因此,生产上建议将68%精甲霜锰锌、43%戊唑醇、12.5%氟环唑交替轮换使用防治白及苗期猝倒病。既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又可降低残留,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白及苗期患猝倒病后,以患病植株为中心迅速向外扩散,一般2 d开始侵染苗,4 d后产生褐色菌核,并且苗发生枯萎,5 d苗全部死亡[11],防治难度大,故应早防早治。任何单一防治措施都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农业预防措施[4-5,10](土壤改良消毒、合理施肥、控制温湿度等)、生物防治[12](芽孢杆菌、木霉属、井冈霉素、链霉菌属等)等为辅的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3.
[2] 李紫云,肖锦淑.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绿色科技,2017(17):83-86.
[3] 魏进,周玮,李汶锟.贵州省白及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防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50-151.
[4] 曾令祥,杨琳,陈娅娅,等.贵州中药材白及病虫害种类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06-108.
[5] 张玉芳,杨星勇,刘先齐,等.川芎块茎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药材,1992,15(6):7-8.
[6] 蒲蓉蓉.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1):33.
[7] 邓吉.石榴枯萎病病害分级标准及病原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1.
[8] 张日波.成都市十字花科根肿病调查及药剂防治筛选[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
[9] 唐杰.毛木耳油疤病病害分级标准研究及田间病害调查[A].中国菌物学会.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2014:6.
[10] 曹奎荣.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甘肃:甘肃农业大学,2006.
[11] 亢志华.不同丝核菌对铁皮石斛的作用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07.
[12] 杨金红.丝核菌属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581-2584.
基金项目:贵州省安顺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白及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技术》(合同编号:安市科农〔2017〕28号)
通讯作者:陈道军,男,1984年2月,汉,贵州省福泉市,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栽培。
(作者单位: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8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