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公立医院开始趋向于利益性,开始追求经济利益,这与政府责任错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医改中明确指出,必须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能,切实有效地为老百姓服务。本文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出发,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突出政府的调控职能,促进公立医院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政府责任;财政补偿机制;公益性;监管力度
  随着新医改制度的提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民生话题。公立医院公益性,是我们医疗改革试点的目标之一,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第一位,深化政府机构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與发展。
  一、政府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中的责任分析
  公立医院,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的医疗机构,是由政府宏观调控的。目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公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淡化了医院的公益性质,背离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社会利益初衷,而是以盈利为目的,开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我们进行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重新定位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切实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初衷,真正为社会大众服务,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受到市场经济客观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很难自觉实现公益性,所以,政府部门必须深化落实其职能和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顺利实现。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系统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经营模式不合理等原因,我国的公立医院逐渐偏离了公益性的“本心”,而趋向利益化发展。所以这次医疗机构深化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公立医院的创新改革,破除公立医院的趋利机制,旨在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本质,重新构建公益性质的一流医院,充分调动医疗人员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机制。政府部门也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切实有效地协助公立医院实现分工协作、布局完善的医疗服务新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政事分开的就医新格局,有效地缓解人民群众就医难,诊病贵的难题。
  随着医改制度的出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只有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质量。国内外专家多次表示,公立医院并不应该是公益性的责任主体,公立医院仅仅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提供者或者是执行者,政府才应该是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责任人。所以,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这一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只有政府才能够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改革中发挥主动性和指导性。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疗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绝对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必须要强化责任,切实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看病难”“诊病贵”问题。
  二、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对策思考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医疗机构的实际国情,因地制宜,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策略。我们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既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也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随心所欲”制定策略方法,而是要全面调查分析,明确相关利益方的利害关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1.强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定位
  要想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审视政府角色的最新定位,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逐步提升政府卫生支出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使政府在提供医疗机构服务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实施的是药品加价补偿机制,政府对于公立医院资金投入过少,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大多数依赖于药品的加价,长此以往,医疗机构逐渐出现了趋利性。现如今,国家规定逐步消除了药品的加价提成后,公立医院赖以生存的资金显著减少,这也导致完成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经费严重不足,公立医院无法通过常规的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性的收入,也别提对于医疗团队的建设,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生物医疗实验室的研究了。
  政府要正确树立公立医院医疗人员的地位,只有充分保障医疗人员的福利以及薪资待遇,才能鼓励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要给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让医疗人员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期望值相契合,通过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
  2.加大对公立医院监管力度
  实践证明,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才能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于公立医院的监管力度,充分行使其监督管理职能,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往,由于公立医院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关系密切,所以兼具“裁判员”和“教练员”双重身份,这就导致政府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角色严重错位。要想真正实现医疗改革,就要权责分明,将“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将所有权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分离,交由行业管理机构进行全权管理,而由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独立行使监督权,这种隶属关系的变革,无疑会加大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提升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效性。
  我们要立足于现状,有针对性加大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在保证初级服务体系的基础之上,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防止公立医院向“过度专业化”演变。公立医院不是“研究型”、“精英型”的医疗机构,它的定位宗旨是为满足社会大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了保障其公益性的特质,我们要破除行政层级关系,实行区域性属地管理,要尽可能推行可行性高、效果明显的实用新技术,避免过度追求高端的技术路线。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基层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对接模式,创建新型的协作模式,为基层医疗提供最有力的后援力量,做好医疗保障作用。   3.优化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补贴、药品加价、医疗业务收入三部分组成。其中,加大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则是这次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资金投入的力度上,国家也有着明确的政策文件相支撑。对于完全公益性的公立医院,比如中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国家给予的是全额拨款。对于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薪金报酬、培训经费、设备投入等等资金项目也由政府全面投入,这种由政府全额补贴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人员的后顾之忧,可以让医疗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政府对于公立医院政策的倾斜不光体现在对于公立医院一方,也给广大的“低保户”、“三无人员”、“特困户”患者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政府对于公立医院财政的補偿逐步由“定额资助”、“定额资助”向质量补贴过渡。补贴的多少完全由服务质量和数量“说话”,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疗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公立医院在群众中的满意度,促进公立医院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转变过去靠药品加价、提高医疗设备检查费用的方式,改为以医疗技术来获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度。与此同时,加大财务监督管理的力度,强化药品渠道的管理工作,强化新进药品的审核把关,提升药品价格以及种类的审批门槛,让老百姓可以吃到真正的“放心药”、“低价药”,全面实行政府招标采购下的集中配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要想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是单凭政府部门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政府、医院自身、全社会齐心协力才可以完成的。管理工作既包括内部的运营管理,也包括外部的监督管理,所以,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批评,以便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发展。所以,加强社会监督也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不二法宝。一方面,要实行院务公开,增强院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公益性不是由某一个组织、某一个人就可以评价的,是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所以,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社会评价机制,通过社会公众对医院的监督和评价,约束公立医院的行为,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顺利回归。
  参考文献
  1.厉传林等.改善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政策建议.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7).
  2.林立.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几点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08(3).
  3.于保荣.医改之路;国际经验与支付方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侯建林,孟庆跃.美国卫生费用上涨和控制对我国的启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3).
  5.杜乐勋,张文鸣,王培舟.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蒋祥虎.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9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