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当下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英语文化教学 大学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16-02
  一、当下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是需要大量的实践与应用的,但是长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充斥着中国式传统教学的味道: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我国英语教学课堂上的互动非常少,大学更是如此。许多老师大多只是讲单词和语法知识,对于课文内涵却不大关心。但是想要学好一种语言,需要去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如果还是一味地照传统方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都会大大下降。所以,在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要让学生变成装载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机器。
  二、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加强课堂实践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转变英语文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践的比重。以翻译教学为例,首先,大学英语课堂一般都是大教室,人很多, 很难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所以一定要分组进行。四至五人一组,老师选择一篇文章,分段让每个小组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老师要给与每个小组适当的指导。每一个小组的分工也要明确,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不能将任务落在一个人头上。翻译实践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翻译不只是字和词的生搬硬套,而是对整个句子乃至整个段落的内涵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了解。在小组翻译结束之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对自己小组的翻译结果进行陈述,老师再给予适当的点评。在英语课堂中,不只是翻译,任何一部分的学习,都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进行自主备课,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加强对外交流
  学习语言还是要用说的,但是中国人与中国人用英语交流依旧逃不开中式思维,只有真正与外国人交流,才能学习到最纯正的英语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才能批判性的思考两种思维的差别。关于这一点,学校可以聘请外教,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触到外国人以及外国思维的机会。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留学之类的,环境对于学习语言的作用是最大的。让孩子受到中外英语的差异之处,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开设文化普及课程,介绍文化差异
  学习语言,自然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大多数中国学生是没有办法去到母语国家去感受别国文化的,所以,国内的高校可以开设专门介绍外国文化的课程,让学生们从文化上了解语言的差异性。比如说中国与外国在打招呼、送礼物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一些关于文化象征意义的东西在中外也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说“龙”在中国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而在国外就代表邪恶;送红包在中国代表喜庆,而国外一般使用白纸包钱,红色被视为不吉利等等。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差别,在学习英语时就能很好的对待语言上的中外差异,更能通过文化差异去解决语言上的难处。这样一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阅读英语思维的读物,抛弃中式思维读物
  语言思维不仅体现在说话上,也体现在写作上。现在在市面上有许多学习英语的辅导读物,英语国家也专门为世界范围内学习英语的人研究出版了一些阅读书刊,但是这些书刊对于真正想学好英语的人而不是只想通过考试的人来说,意义不大。比如像《新概念英语》、《China Daily》等讀物,虽然这些读物的质量很好,但是始终是为其他国家学习英语的人读的,那就不是真正的英语思维。就像《中国合伙人》里说的,一个学习英语的人也许可以读懂《China Daily》,但却不一定能读懂《华尔街日报》,这就是由于中外写作思维的不同。如果学生们选择的读物是专为他们出版的,那么他们在阅读时就不能体会到思维的转换,所以,学生们在选择读物时,外国小说为最好。因为小说用词最丰富,蕴含的文化最丰富。只有当学生们读到真正的外国思维作品,才能批判性的去思考写作的方法、遣词造句等,才能真正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文化交流等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付大安,李奕.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82-184.
  [2]李卓.论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14-115.
  作者简介:
  陈盈(1979-),男,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