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以《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中《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会变的价格》这个话题的汇报交流为例,从学生进行汇报的前中后期需要注意的分工、课堂氛围、引导、互动以及评价四个关键点出发,为教师更有效地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学生汇报交流工作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贡献一丝力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 组织 汇报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72-01
  一、引言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帮助小学生了解与探索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提升其钻研、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在参与与表达中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小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课堂控制能力较弱,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需要加强学生汇报工作的分工配合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实现课堂与社会的融合,使品德与社会课更加真实生动,获得同学们的喜爱。
  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1.学生间分工明确
  小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相对较弱,为了使学生的汇报交流工作能够更加有效有序地开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分组以及分工问题,避免出现学生职责不清的现象。分组与分工能够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其树立团队意识和培养与人相处、帮助他人的能力,使教学活动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在《会变的价格》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就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中的价格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对价格差价的好奇心,通过探讨差价产生的原因,帮助其学会分析、判断与比较价格,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地学会做个精明的消费者。
  2.构建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为了使汇报交流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课堂气氛成为帮助同学们融入课堂的最有利武器,它能帮助同学们提升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感情色彩浓厚的课程,它需要的不是教师死板的内容讲授,而是营造随意、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像朋友一般的交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汇报交流的表达中,初步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
  3.做好整体调控和引导
  为了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要提前做好教案,除了分配学生工作外,在课堂上还需要合理把控时间。在《会变的价格》中,教师可以给予同学们价格调查表,使其调查更加有目的性和规划性,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同时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因为价格的差距而发生较多的讨论,当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后,教师可以适当的通过拍手等动作或者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对下个阶段的汇报进行衔接,自然的引导同学们将思维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展开探讨后的思考。
  4.注重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
  在汇报交流中,师生的互动能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的作用,在汇报前的准备工作到汇报时的配合,再到汇报后的总结评价都需要同学们相互协作、配合。所以在组织同学们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时常调换分组中的同学以及每位同学的分工,让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让不同的同学学会与不同性格学生之间的相处,拥有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契机,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更好地维护班集体的统一和团结。
  5.安排好匯报后的总结和评价
  汇报交流之后,同学们需要对自己的表现和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简短的总结,分析自己本次参与汇报的优点与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积极的准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践结果和学生们的想法并无对错之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与优良性格的培养,如某同学在价格调查环节做的很全面,但是其调查报告结果不充分,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对其实践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其汇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建议的方式指出,既维护了小学生们较强的自尊心,也能帮助其明确未来的前进方向,使汇报交流更加有利于同学们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所以教师要找好社会实践与课堂汇报交流活动的平衡点,为同学们展现积极正面的社会,为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不可能单靠一门课程便可实现,所以教师需要提升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在日常中也要注意学生们的动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成长,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新红.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交流[J].中小学教育.2016(11)
  [2]蒋富贵.新课改下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