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公民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公民教育进行了阐述,目的是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与感知,从而完成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公民教育;意义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83
  近些年来,社会面对如何开展公民教育的问题,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同时也激起了作者对公民教育的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爱他人、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公民教育应该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我们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教育已经被大家广泛关注和认识。
   一、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
   1. 重思想政治教育,轻公民意识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对制度的认可和服从,而公民教育更加强调“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合理性的批判,公民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 重知识传授,轻良好行为培养
   公民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体验,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把公民教育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措施
   1. 游戏感悟法
   “游戏”这种形式普遍被学生所接受,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知识和消化知识。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超越梦想》的内容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刻章”的游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用橡皮泥或橡皮、肥皂等给自己刻一个印章,并印一印。其次,教师简略介绍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让学生明确这一发明在一千多年以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用这个方法印刷很多的字,比如印刷成像我們手上的这样一本书,或者印刷彩图,你觉得用活字印刷这个方法怎么样?”最后,进行学生讨论:“印刷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2. 案例分析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去讨论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开始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导入课程,第一步,教师出示蜡烛和油灯的图片,并设计问题:“你们在什么时候使用过蜡烛或油灯?然而在电灯发明之前,人类一直在使用它们。”第二步,教师简单介绍电流现象和被发现的过程。其次,学生调查汇报生活中和学校里的电器,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器种类。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城市大面积停电,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为公民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3. 体验实践法
   体验与实践是最好的教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之有用。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实践可以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消化书本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述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介绍规则的表现形式;例如,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让学生明白这些规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让生活变得安全协调、井然有序。然后,分别让学生去调查和了解生活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则;如“探视时间”——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保证病人有良好的治疗环境。“走人行道过马路”——保证正常的交通秩序,保障行人的安全等。学生们通过调查发现,不遵守规则就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接着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谈一谈:“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公共秩序规则,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措施和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就可以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要想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从学生抓起,让学生在思想与社会课程中接受公民教育;教师在进行公民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去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席海英.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解说稿[J].新课程(上),2016(11).
  [2] 毕文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五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上),2016(4).
  [3] 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李艳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七小学 233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