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不进步,信息技术开始涌入生活,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信息技术既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怎样运用已有的条件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点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到教学评价和反思,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试做如下分享。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
将来的世界注定是信息化的世界。却发生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将看做为无知,成为新世纪的文盲。所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地位不断突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提高学生的信息修养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依据自己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谈谈自己几点体会。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任何一节成功的课都凝聚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智慧和心血。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较强、更新快等特征,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只有重视课前准备,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它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顺利进行下去。
1、准备设备和材料
一些学校也未达到信息技术课上一人一机,并且时常出现电脑瘫痪现象,严重时很多学生一节课无电脑使用,这种状况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直线下降。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前应将所有学生电脑开机,看是否出现故障,有条件的话最好要有几台备用。此外还要检查网络是否通畅,确保有效的教学环境。
2、准备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不管是基础还是个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按照差异加以实施弹性教学。课前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知识水平、操作习惯等学习情况,做到因人施教。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学会有收获,都会取得进步,都会得到发展,都会收获成功,避免出现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水平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3、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教学,假使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就得不到深入开展。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任务、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点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有科学根据地、有意识地选择一种最合适于某一具体条件的教学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加以控制,以确保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最佳的作用,获得最好效果。
二、积极营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情境材料;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教学氛围之目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对比式、问题式、作品展示式进行导入。
三、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支指挥棒,它促使课堂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常常易被教师忽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学生大家评价、自我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这样的评价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个体信息素养等,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忽视给予反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可给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评价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學生的突出表现。评价的首要准则应该是公正和客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鼓励为主,以给学生一种肯定、希望和鼓励,通过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学习上的缺陷,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度和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认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是指教师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和教学效果并及时地进行合宜的修改和调整。反思教学也可理解成一种研究性教学,是教师用研究的心态与研究的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回顾、审视、创造与批判。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在完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突发的教学事件和生成的教学资源加以及时的修改和调整,重新设计教学,以确保和完善以后教学效率,让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力把它渗透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中去,真正让四十五分钟的能量得以充分展现,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猎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应变能力、精神状态、板书设计等等方面着手,以便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丰富的自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