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据分析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对教改课题的结题率、主持人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教改课题的状态数据,有利于教改课题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数据分析 措施
  数据分析是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有效地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
  近几年,每年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约有700多项,另外还有每年各院校所立项的院级课题,如何对这些课题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使这些课题能以高质量完成,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最大价值,这就对这些课题的管理单位和部门的课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状态水平,我们对广西近两年和我院2004-2015年教改课题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
  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状态分析
  1.1广西近两年总体结题情况分析
  从近两年广西教育厅下发的公布结题情况的通知可知:2016年,广西职业院校共申请627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其中550项获得批准结题,70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需修改后结题,13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暂缓结题;2017年,广西职业院校共申请588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其中521项获得批准结题,67个職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暂缓结题(图1、图2)。
  从图1和图2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广西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次结题率并不是很高。
  1.2以我院为例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1.2.1对我院2004-2015年的教学改革课题的状态进行分析
  经过对我院2004-2015年的教改课题的状态进行分析,在这12年里,已结题课题占总立项课题数的66%,终止课题占总立项课题数的26%,申请延期的课题占总立项课题数的8%(图3)。通过调查,其中终止课题中因主观放弃研究的占89%,因调离、退休等客观因素终止的占11%(图4)。
  从图3和图4数据可以看出教改课题的结题率并不高,而且因主观因素放弃课题研究的比例相当大。
  1.2.2对我院课题主持人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
  2004年-2015年参与教改课题研究的主持人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69%,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31%(图5)。高级职称教师占63%,中级职称教师占37%(图6)。
  担任1项课题的主持人人数占57%,担任2项课题的主持人人数占27%,担任3项以上课题的主持人(下转第98页)(上接第82页)人数占16%(图7)。已结题课题主持人中高级职称人数占70%,中级职称人数占30%(图8)。
  从图7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教改课题研究是积极性比较高,教研能力比较强。
  从图8数据可以看出中级职称比高级职称的结题率低一倍多,与实际的中级职称与高级职称的人数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2从上面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青年教师以及中级职称教师参与教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教改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高级职称以及中年以上教师,而且,从结题率来看,中级职称主持人结题率明显低于高级职称主持人的结题率,这样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和中级及以下职称占比较大的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要想改变现状,还要从加强教师教学改革研究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以及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进行培训,并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科研管理办法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教改课题的管理。
  3结论
  教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通过数据分析对历年教改课题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发现教改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总结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教改课题研究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教改课题管理应先从教科研管理制度完善开始,加强课题的过程培育,和过程监督,并且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壮大学院的教科研队伍,通过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从而使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和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2018KY1096)。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杨科举.提升校本课题管理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5.
  [2] 曲国伟,杨静,袁晓.强化教改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
  [3] 刘玉梅.高职院校敦学改革与发展搽[J].大观周刊,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9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