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飞行训练中非精密进近飞行安全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阐述了非精密进近在规定中使用的术语含义、非精密进近与精密进近区别等有关概述,分析了影响非精密进近飞行的各因素,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其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精密进近;飞行;安全;因素;对策
  一、有关非精密进近飞行的概述
  1、非精密进近在规定中使用的术语含义
  使用甚高频全向信标台(VOR)、无方向性无线电信标台(NDB)或航向台((LIZ)(仪表着陆系统ILS下滑台布工作)等地面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指导,不提供下滑引导的进近。它的作用是为飞机从仪表进近转入目视进近创造正常的航迹、高度、速度、形态等条件,确保飞机安全着陆。NDB,VOR、及结合DME的进近都是非精密进近,实施程序包括四个阶段:脱离航路进场,机动飞行过度到五边,沿五边进近下降着陆,中断进近复飞。
  2、非精密进近与精密进近区别
  中国民航仪表进近程序分为 3 种,分别是精密进近、类精密进近和非精密进近。非精密进近是有方位引导,但没有垂直引导的仪表进近。而精密进近是使用精确方位和垂直引导,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类型规定相应最低标准的仪表进近。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没有垂直引导,要靠机组根据飞机离跑道头的距离来计算、检查和调整飞行高度,以控制飞机在规定的“下滑线”上下降。因此,飞行难度要相对大一些。
  二、非精密进近飞行安全影响因素
  1、飞行员的工作强度过大。飞行员的工作强度过大使之进人疲劳循环,进而可能会有危险的情况发生。如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公司经哈尔滨飞往伊春的VD8387航班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跑道外降落时断裂,随后燃烧并出现小型爆炸,造成44人死亡。这起事件的原因之一为特殊的天气条件,飞行员的劳动强度随之加大,飞行员没有做出正确的决断和相应的指令动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同样地,在1996年11月20日,美国航空公司(AA)一架B757飞机执行AA965航班,也是由于飞行员的工作强度过大,飞错导航台,导致163人遇难。
  2、环境因素。由于非精密进近一般都是非主降方向,所以经常会出现助航光源效果差以及净空条件的问题。其次,非精密进近尤其是无方向导航台进近,常常由于设备性能以及地形的原因,造成设备精确度不足,另外摇动的指针也会让飞行员无法判断飞机的精确位置。最后,个别军民合用的机场,由于跑道两端的无方向导航台呼号不同,却频率一致,容易造成飞行员判断错误,从而偏离航道,造成飞行事故。
  3、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许多非精密进近的风险比精密进近高很多,非精密进近主要风险来源为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非精密进近方式在垂直方向上需要根据两块仪表上的显示得出高度和距离数值,并以距离的整数值为基准,来反复对照相应的高度值是不是匹配。因为某些机型的自动驾驶工作方式的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心算比较,主观性比较强,造成的触地危险概率也就更大。
  三、对策
  1、守住最低下降高度/最低下降高的红线。从非精密进近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来看,共同特点是在没有建立必要的“目视参考”的情况下,随意向下突破这道红线。而设置这道红线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将飞机隔离在撞地风险之外。在没有建立必要的“目视参考”之前,确保飞机不低于此高度飞行。这在程序上和技术上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克服习惯性藐视规章。对于这类违章性的飞行作风,不论有无后果,必须严厉打击。
  2、要有下降计划。从巡航高度上下降应该有计划,以便能够维持正常的下降速度和均匀的下降梯度。如果需要还可以使用减速板或放起落架的方法来调节下降率,以便在达到起始进近定位点或其他相关定位点时保持精确的高度和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如果驾驶员没能这样做,就需采取其它的动作来弥补。例如,请求等待航线飞行或予以雷达引导,以便有时间能够继续下降到合适的高度,并且(或)在开始真正的仪表进近时,减小到合适的速度。若不这样做,可能会在接近地面时產生过大的下降率,导致过大的速度接地,或其它不希望有的现象。起码在已经是高荷载的情况下,你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一个。
  3、改“阶梯下降”为“衡定下降(CDFA)"。民航先进国家,比较推崇CDFA方式。因为用CDFA来实施非精密进近,取消了最后进近中的阶梯下降,释放了机组的精力,降低了飞机的操纵难度。在飞机衡定下降过程中,机组在“MDA C MDH)+50英尺”的高度点上实施“着陆/复飞”决断,类似于精密进近,便于操作和技术统一。笔者建议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降低非精密进近的固有风险。
  4、针对飞行事故征候发生率高的常规动作,要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客户化训练。防止训练“一刀切”,要根据每个飞行员的实际技术、技能需求,编排个性化的训练课目。同时,还要防止忽视常规技术、常规技能和常见偏差的训练。对于非精密进近,要提倡尽量使用自动飞行方式。
  5、逐渐过渡到使用RNP方式进近。用RNP方式完成非精密进近,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星际导航的定位下,利用机载数据库数据实施“基于性能所需”的自主导航。目前,我国民航已经在西部高原等复杂机场实施了RNP导航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安全运行经验。
  6、加强非精密进近飞行安全设备建设。好的进近准备是做好非精密进近的重要条件,作非精密进近前应适当留出进近准备的时间,以避免匆忙进近。良好的进近准备一般应该涵盖硬件、软件、环境、CRM等因素。如在硬件方面,检查飞机性能,输人并核实正确进近数据;在软件方面,对进近航图及通告的阅读和理解;在环境方面,对WX情报的接收,以及尽可能多的外部支援(签派、ATC、其他飞机等);在CRM管理中确保详细的简令和任务分配,争取最好的机组协作。
  参考文献
  [1]  Dismukes  R K,Berman B A,Loukopoulos L D.刘洪波译.技艺的限度:对飞行员差错和航空事故原因的再认识[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9.
  [2]  苏金.基于CDFA技术提高非精密进近安全[M].民航学报,2018(03):26-28+54.
  [3]  李星华.浅析非精密进近实施的安全构想[J].科技资讯,2013年03月;
  [4]  刘清贵.非精密进近的风险在哪里[N].中国民航报,2013-04-29;
  [5]  胡剑玲.非精密进近时保证安全飞行的几个因素[J].民航飞行与安全,1998(03):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