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导致学生只学不问,只听不想,学生的提问意识十分淡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技巧,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发展。本文将从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提问现状以及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两方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014年版),展开一定的阐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数学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能力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书中有提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办法”。可见,让学生提问,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思考,才会产生新的问题,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便能有获取知识的时机,得到真正的、快速的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学习就是用已经掌握的规则建立新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技巧,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一个新的好问题,往往说明他们在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较等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便得以有效激发。让学生不断地积累这种高级思维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助于落实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提问现状
1.学生提问意识薄弱
学生从一年级踏进校园接触数学学习活动以来,一直都是习惯于回答老师事先精心准备好的种种提问,很少会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问。三年的数学学习习惯积累下来,能够在课堂中发现好问题的学生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就目前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来说,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学生缺乏好的提问技巧、提问方法,在课堂上总是担心提问的问题会引来同学们的嘲讽,害怕因为问的问题不是一个好问题而被老师批评,也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好,词不达意不愿意提问题,被种种担忧困扰,最终表现为不提问、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害怕问。
2.教师让学生提问的意识薄弱
从教师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发现,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够重视,并且他们认为数学课堂中能够让学生提问的资源十分匮乏。另外,教师也担忧学生提问的是没有营养价值的问题,从而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让学生提问题,往往是教师自己先提出:“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样的提问,学生通常根据平时积累的学习经验就能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老师心中想要的问题。或者是问学生“对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这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是摇摇头,表示没有;部分教师甚至没有这个让学生提问的意识,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提问的技巧便无所得,导致学生不会提问。教师的这种教育观念如果一成不变,那么学生的提问意识只会越来越淡薄,甚至没有提问意识,只学不问。
二、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重视让学生提问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课堂是否能够有恰当的问题资源,学生能否有足够的机会开口提问,全都在教師的课前设计中。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让学生提问问题的价值所在,并愿意在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时时刻刻关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在课堂中所生成的让学生提问的问题资源和问题时机多如牛毛。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014年版,以下提到的教材均指这一册)第85页做一做第1题,左侧文字告诉我们有一个长方形花坛,右侧配有相应的花坛图片,教师经过提前备课,已经知道图片中花坛的两条长并不对等,这时候在课堂中就可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题的文字跟图形,提出质疑:为什么题目说的是长方形花坛,而图片中的花坛却不是长方形?
虽然这个问题与现阶段三年级的数学学习无关,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想要研究的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助于学生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发现矛盾,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能培养学生乐于提出新问题的好习惯。可能这个问题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当场解决或者不适合在课堂解决,那么即便是放在课后解决,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去探索,逐步形成自己解决提出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2.教师引领示范,学生则模仿提问
模仿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也是快速学习的路径,更是创新的基础。华罗庚,陈景润在成为数学家之前,也是要从小跟着数学老师按公式做习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这两个字就显得十分深奥、抽象,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就让学生根据他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提问,很难有学生可以做到,即使真有学生提问,该问题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教师就要带好头,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老师学习如何进行提问。
比如,在教材第60页《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中,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乘法的笔算。在学完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将乘法、加法的笔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提问:加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乘法为什么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乘?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可以挖掘两者之间的不同点进行提问。那么在学习教材第61页《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时,再组织学生对进位的加法,乘法两者的笔算进行提问,学生就有法可循,会问到:加法中进位的1是与前一位相加,乘法中进位的1为什么不是与前一位相乘?
在数学学习之初,学生便是靠着模仿自己观察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去摸索这个数学世界。模仿是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前奏,模仿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问的开始,模仿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数学提问。
3.教会提问方法,让学生游刃有余 模仿让学生知道如何提问,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思维价值。比如学习教材《认识几分之一》,他们会问:分数是什么?学习分数有什么用?这些模式化的提问“是什么”“为什么学”都是“不是问题的问题”,缺乏深度的思考。要让学生的提问更有营养价值,教师必须做到“授人予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站在模仿的肩膀上结合提问的方法去创新提问的内容,让课堂因此而生动精彩,富有活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提出质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从中可以提出许多数学问题。教材110页里面有一道习题:1架飞机可以载客280人,估一估,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这是一道估算题,为了方便计算,教师让学生把280估成300,有学生提出质疑:飞机可以载客280人,把280估算成为300,不就超载了吗?该生意识到生活的常识与题目的估算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提问,不就将数学学活了吗?
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对比中发现问题。数学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对这些知识点的联系、对比进行深入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在对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进行系统复习时,教师将分数的比较大小进行以下归纳: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决定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决定大小。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要怎么比较?学生提问的这个知识点是在五年级才学,但此刻已经有学生能够想到,并对此充满好奇,感受到数学魅力所在!
可以从教师讲解或者课本内容的相反方向出发,进行提问。有时候想不到问题,就要换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对立面去思考,也能找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刚学习教材《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基本能够知道四边形的特征是有四条直边,四个角。这时有学生提问:是不是只要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呢?这不就产生一个好问题了吗?
掌握了方法,学生提问就有方可循,游刃有余,提问的内容就更有价值,学生提问能力不断地发展,创新意识也在悄然生根发芽。
4.营造轻松范围,让学生乐思敢问
在课堂中,学生总是担心提问的问题成为同学的笑料,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是好问题而被老师批评,覺得自己表达能力不好而不愿意提问题。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乐于思考,做到敢于提问,就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心里的种种担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当学生因为紧张而词不达意,甚至不敢发言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用眼神,言语肯定他的表现;有部分同学是不敢在全班面前提问的,这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并互相解答,再从小组内选择最优的问题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可以让其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想好提问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所想问……
三、结语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长年累月有意识地去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教学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更要转变、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让学生提问,采用各种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促使学生乐思善提,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志能.学生提问:让数学课堂更具内涵[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04-05.
[2]张斌.学生提问的关键 在于教师的意识[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06-07.
[3]何月丰.如何让学生的提问更有价值[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07-08.
[4]姜俊峰.从学生心理看提问时机的设置[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10-11.
[5]顾志能 汤燕利.学生提问让课堂展现别样精彩[J].小学数学教师,2018,(12):11-16.
[6]王建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