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古诗文的背诵指导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文明的瑰宝。这些古诗文是需要历代传承的,但由于历史久远,想要学生理解背诵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一些文言文篇幅长段落多,文意枯燥难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谈“背”色变。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死记硬背,学生死记硬背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学生连断句都不会该怎么读呢?连句子的意思都不明白,又该如何记忆呢?连诗文的思路都无法理顺又该如何去背诵篇章呢?那么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又应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背诵初中古诗文呢?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朗读是学生初识古诗文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古语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去读同一首诗或同一篇古文,学生往往能以读入境,由浅入深地逐渐了解古诗文的文意、意境、内容、思路等。如,反复朗读《桃花源记》时,学生会慢慢跟着渔人的游踪一起去发现桃源——走进桃源——离开桃园——再寻桃源!从而理順了作者的思路。然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逐层了解,逐层翻译,逐层背诵!然后我们让学生反反复复的读,反反复复的背,学生熟读了,语感增强了,自然开口成诵。学生找到文章段落、层次的逻辑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声情并茂,趣味无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感兴趣,他们就会乐意反复的去朗读,这样就很自然的熟读成诵了。
  二、理解文意,理顺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中,先熟读课文,然后熟悉文意,再抓课文的粗线索,最后找关键词将文意串起来,理顺句与句的逻辑关系。如背诵《醉翁亭记》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教师的引导点拨,大致了解文意、理顺课文的思路:1.山水—亭名—太守;2.朝暮―春夏秋冬;3.滁人游玩―太守宴会―众宾欢乐―太守醉卧;4.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教师要把每段、每层讲透分析到位,但又饶有兴趣地根据内容用语言绘画情境,尽量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去。这样学生仿佛自己去了一趟滁州,与作者共游同乐。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趣味性,便能跟着作者的步伐进行逐层朗读逐层背诵。这样学生便能在理解后,将文章逐层逐段各个突围了。然后再将段与段联系起来,按文章的脉络整篇整体背诵,学生因为对内容比较熟悉了,线索脉络连贯了,所以也能一气呵成,一咏成诵。
  三、幽默诵读,表演助兴
  背书,有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发挥朗诵的魅力。比如你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时,你可以怒目圆睁,正气凛然,声音雄壮,气息凝重,气势磅礴,抑扬顿挫,一字一句的铿锵有力地去背诵;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时,你也可以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倾诉;你还可以洋洋自得,自我炫耀的调侃。背诵时尽显常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悲欢离情夸张的神态,也可配合着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动作!又如背诵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你亦可边做吹唢呐的手势,手指仿佛在嘴边跳舞,神态夸张,眉飞色舞,时而神秘兮兮,时而低声细语,时而义愤填膺……仿佛在控诉着什么!幽默背诵可以使有些情境夸大,形成笑点,学生印象深刻。表演配合可以令一些抽象意境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可触可摸,形成生活情景,学生会终身难忘!
  四、多种形式,配合背诵
  一些古诗文也可以用视频朗诵法,以歌唱诗法,图画描摹法去辅助背诵。如,视听诵读法,以视频中的名家朗诵为范,学生模仿名家的语气、气势、停顿处理和神情、气度等。视听往往惟妙惟肖、声情并茂、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归园田居》通过视频的视觉效果和音乐效果,带学生进终南山的脚下,领略诗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的“农耕图”及作者虽无所获而乐此不疲的悠哉游哉的“神仙”生活状态。
  又如以歌唱诗法,以音乐的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情,以唱代诵,情、意、境,全在歌里词中。记得一位高中女孩为了学习《蜀道难》而将它编成了一首歌,导致拗口难懂、篇幅特长的一首词一举就被她拿下了。这深深地启发了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便会把一些适合演唱的诗词用歌唱的形式代替背诵。如学生学习《蒹葭》可以听一听,唱一唱《在水一方》,感受它的基调、意境、情感。然后共情在诗歌当中。学习《明月几时有》也可以唱熟王菲富有特色的同名歌曲《明月几时有》。这首歌词原本就按照词的内容谱曲而歌,所以唱出来了就等于诵读完成,而且音乐带学生进入了它所营造和渲染的意境中、情绪中,让学生拥抱独特的感受联系到生活中相关的人与事与情,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又如绘画法,这是开发学生右大脑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让学生把文章抽象的内容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如学习《关雎》时,我会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意象――雎鸠、河洲、淑女、君子、荇菜、寤寐、辗转、琴瑟、钟鼓,流之、采之、芼之。按意象出现的顺序布局绘画,因为诗歌结构有层次且内容相似,当画画完,诗歌也跟着背诵出来了。学习《三峡》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素描:山高岭连图、夏水湍急图、秋冬清幽图和林寒猿鸣图,让学生对照图画体会课文并按图画的意象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进诗文中,意会文意,逐层背诵。
  总之,对古诗文的背诵,如果让学生不明其意,死记硬背,学生肯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在古诗文教学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情境,了解诗歌的线索,了解诗歌的结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逐层背诵。还可以适当的配合着音乐、绘画、表演、歌唱进行辅助性背诵。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五感和学生的形象思维去感触诗歌。毋庸置疑,古诗文背诵沉淀多了,写作文便可以信手拈来,即使不能够写好,也能够随口背出一些名篇名句来,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