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小学综合性学习,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倡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深刻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三个特点。本文从学生与阅读、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传媒、学生与社区、学生与课程五个角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进行创新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综合性;操作性;创新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三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通过实践活动,能架起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综合各方面的内容,多元目标明确指示培养学生各项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实施。三是操作性强。以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信息为内容,可操作性强。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创新策略作以下的研究。
  一、以阅读为路径,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导学生开展主题为“推荐好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需要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向小伙伴推荐好书。
  课内阅读主要是利用教材的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文笔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借助先进的多媒体,为文章配上悦目的图画和生动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课文进行阅读欣赏。如,笔者在教学《海滨小城》一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课件播放海滨小城的图片,让学生领略海滨小城的无限风光,感受作者的心境,品味优美词句,让学生在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在浏览着眼前的美景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身临其境。在学生喜欢这类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同时,抓住契机,开展一次好书推介会,学生相互推介相关的好书,开展同步阅读。
  课外阅读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与点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领略知识的广博,让学生个性化选择阅读内容,做出个性化的点评。比如,教完《詹天佑》一类的有关描写伟人的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巩固了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同时推荐《中国伟人传》等相关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地阅读指导中,在长期阅读训练中,逐步提升阅读的理解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升。
  二、以自然为课堂,在天地中学习
  著名大哲学家柏拉图喜欢在美丽的自然界中教授学生,并且喜欢与他们边走边谈。而今天的课堂,限制于一间课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靠老师的一张嘴来解说,学生靠想象来还原文字,不得不说从语文教育角度来看是一种教学局限。所以在客观条件限制的前提下,尽可能以自然为课堂,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在天地中学习。比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寻找校园的春天》,笔者就空出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流年于春天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学会用“眼”用“心”观察,用心寻找校园的春天,发现春姑娘悄悄来到人间,和煦的春风吹过,万物复苏,树木抽出新芽,淅淅沥沥的春雨唱着歌赶了过来……春天的一切让学生热情高涨,观察日记写得格外真实具体。评讲日记时读着自己的作品,你只要听到“在烟雨空蒙、春花烂漫的校园跳荡春姑娘的快乐脚步”,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就知道学生的心已融在了春天校园里,让学生回归到大自然中愉悦地学习语文。
  三、与传媒相连接,拓展丰富视野
  与传媒相连接,这是一个更便捷、更广阔的天地。传媒有很多种,传统的,比如报刊、书籍等;现代的,比如电视、网络等。
  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例,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剪报》中,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在阅读报纸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或段落剪下来,分类贴在专门设立的剪报集上,适当在旁边写上感受和点评,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最后根据剪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奖,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摘录的兴趣。
  现代媒体以互联网为例,可供利用的机会就更多了。因为学校的硬件比较好,有多媒体的条件,在学校也可以上网。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解圆明园的今昔》中,笔者就充分利用电脑互联网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圆明园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等制作成课件。在课中,让学生分组汇报,以导游身份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昔日的毁灭,介绍今天重修后的圆明园的风光。在课后,在布置学生利用假期与父母去北京参观圆明园,亲身感受那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上网浏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又拓展和丰富了视野。
  四、以社区为窗口,踏足社会生活
  学生不仅是因为与自然亲密的机会在减少,更主要的是他们不去也不会关注社会,真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不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不关心。”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何来深刻的思想?所以面对多元的社区文化,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关注社区的建设、社区的人文思想、社区的风俗人情……教师加以指导,筛选有价值的主题,师生一起深入研究。例如,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寻找春节的足迹》中,让学生去社区访问爷爷、奶奶和上年纪的老人了解“春节传说”,通过采访老人,知道了人们在春节有些什么习俗,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些同学带上数码相机到每家每户门口贴的春联,把它们拍下来;有些同学到商店里买了用红纸金字写的春联;有些同学在课外书找到春联,用毛笔挥笔写在红纸上……同学们看着自己找回来的资料,图片,照片等各种各样的资料,看着自己寻找回来的一个个春节的足迹,看着自己与伙伴合作的成果,他們为自己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踏足社会生活而一个个都开心地笑了。
  五、以课程为依据,体验其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征,倡导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快乐之源,让学生以课程为依据,体验综合性,具体创新策略在于以下几方面。   1.挖掘资源,开拓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课室这个“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使学生有机会与社会、家庭、媒体、同学、教师进行大量多层面的交流,从而开拓学习的空间,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如,笔者执教六年級的《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课,让学生要大量搜集和积累小学六年来的生活资料。因此,在课前笔者把学生分为“师恩难忘”“难忘启蒙”“成长足迹”“我爱母校”“毕业赠言”“依依惜别”六大小组去学校采访校长有关学校的发展历史,去家庭搜集小学生活照片,去社会中搜集春游、秋游等照片和资料。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挖掘学习之源,拓展学习空间,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更好结合。
  2.开展竞赛,激发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多设计不同形式的竞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顺应学生争强好胜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走进歇后语乐园》综合性学习一课中,设计了“看图会意—心灵相通—看谁走得快”几轮的比赛,一轮比一轮紧张。比赛一次比一次激烈,引发了学生学习高潮,紧张而热烈,在师生互动中、生生互动中,在依次思维的碰撞中,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3.创设氛围,积极体验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供条件。笔者在执教以“春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结题汇报课中,首先在课室挂上春节的装饰物:如红灯笼、爆竹、金元宝等。让课室洋溢着春节的气氛,然后用一首《快快乐乐过新年》的欢乐歌曲导入,接着四大小组用讲故事、知识卡片、朗读表演、小品等形式展示了他们在开展《春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最精彩的是每四大组选代表上台汇报春节对联,看着红纸上金光闪闪的大字,看着那么耀眼的春联,学生们情绪激动。汇报完后,同学们都把搜集到的春联挂在课室两边的红绳上,让整间课室洋溢着更浓的春节气息,学生们身在其中,情绪空前高涨起来,争相看着和欣赏着一副副春联。快到下课了,在屏幕上用《难忘今宵》一曲让学生们齐唱,余兴未尽。这节课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特点。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策略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观和“在做中学”观念的有机而深入的结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语文,应该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成长。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活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真正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使他们的个性、爱好特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学语文的宗旨。而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用多种途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运用多种策略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