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流课程改革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成为21世纪的稀缺人才,而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开展得较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比较落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物流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物流专业课程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对信息化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分析中职物流专业存在的某些不足,并提出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流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物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06-02
一、中职物流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不清
目前,中职学校设置物流课程往往是照搬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模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都比较难,而高职或者大学内的课程都是针对自己环境下的学生设定的,这样做就导致中职物流专业难度过大,学生很难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却忘了中职的教学环境,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模糊。
(二)没有系统、完善的物流实训设施
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训物流设施是及其重要的一环,职业类学校必须有很好的实训设施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但是由于物流专业的实训设施成本巨大,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设备的配置上,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实验室,这样就导致在平时的上课中,老师只会枯燥地讲述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对物流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十分致命的,加上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理论知识的讲解效果甚微导致课程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与价值。
(三)师资力量较弱
中职类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倾向于技术,对理论方面不是很重视,因此中职学校招聘老师大多选择熟悉物流管理、岗位要求的人才,但是这类人才虽然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但是对教学他们并不专业,但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往往很缺乏实践经历,因此老师对课程的设计都是片面的,无法面面俱到,难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流改革策略
21世纪,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越来越明显,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以前那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一系列的信息化改革和新思维模式去适应时代要求。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物流教学对信息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但是又不能仅限于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技术层面,必须深入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进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拥有一个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师资团队对物流专业的改革很有必要,所以学校加大对老师的应聘要求,学校也必须配和老师的工作,及时了解物流教育的动态,把最新的理论引进学校,为老师提供好机会,创造条件让老师进步。
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对实践技术和教学经验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教学经验充足的高级人才,学校要舍得投入,让他们去企业或者物流基地进行实习,积累经验,锻炼专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给教师提供提升的机会。另外,多组织研讨会,将国外的先进理论知识让教师去学习。也可以和物流专业很有实力的高校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培养一个业务能力优秀、实践能力强、顺应时代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信息化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
物流专业是很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侧重于相关物流职业技能的现场演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被大多中职学校采用,但是物流行业高度的信息化也需要更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配套的物流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都显得很重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最大限度地改革和创新物流教学课程,构建信息化课堂,保证信息技术与物流专业的教学深度融合。
1.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快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搭建一种囊括“教、学、管”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若条件允许,更可以构造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智能交互白板、教室移动终端和虚设终端互通的高级信息化课堂,这样教学方式就可以得到延展,可以结合视频、图片、现实企业的流程业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教师层面,专业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时代感,告别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做好课程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结合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利用信息化平台,使课堂更形象生动,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明星等元素将课程开展得更具吸引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在合作中成长,锻炼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化的资源,利用更具表现力的图片、视频、音频或者网页等手段制作课件,让学生很好地吸收和理解。
3.学生层面,学生应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电子设备,手机、平板不能只用于娱乐,要投入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搜索网络上物流专业相应的先进的新闻和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并结合物流技能的教学视频学习,在学校的实训室训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物流专业是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结合体,其知识体系很庞大,要想将物流专业学好仅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实施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合学生进行教学。
中职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高中类学府的学生来说基础很差,而老师对这些把握不到位,只有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特点,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而老师扮演辅助角色,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适当地拓展知识。老师在平时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这也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发掘的能力,也可以采用网络进行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因为很多中职学生对古板的课堂模式很厌烦,利用网络信息化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
物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与物流专业课程相匹配的物流培训教室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必须重视实训设备的投入,给学生良好的实训环境。
中职学校要加大对物流实训室的投入,配备完善的货架仓库操作、车队运输管理、电子分拣库的操作系统以及电子分拣库、货架仓库、电子商务室等物流专业相对应的设施硬件系统,并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定时组织学生实习,建立企业实训室,弥补学校的不足。
三、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流课程改革的意义
中职学生的数量逐年在增长,物流专业的学生也在增加,信息化改革不仅能使物流专业跟上时代的节奏,形成学校特色,也能让中职学生切实收获到知识与技能,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老师团队也能在改革中提升自己,改变教学理念,与时代共同进步。改革能极大地推动中职物流专业的建设,对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物流专业带来的挑战都有重要的意義。
总之,中职物流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相关人员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信息化课堂建设中也有很多必须克服的困难。中职学校应当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在物流专业的运用,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与物流学科教学的结合,切实做好教学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郭丽燕.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管理的教学设计与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4):183-184.
[2]刘毅.信息化环境下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究[J].物流技术,2015(9):312-314.
[3]刘心.物流仓储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5(9):43-44.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