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分析中用定义证明的关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分析中经常遇到要用定义的习题,这些很让当代大学生头疼。本文提供了一种证明过程中的小诀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定义以及如何巧妙的完成证明。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数列极限中的定义也是初学学习《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看其是如何定义的。
  从上面定义可以看出,数列收敛于 的本质是在的 邻域内含有数列 的无穷多项,这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并不是在某个数的邻域内含有无穷多项,该数列就收敛;例如:摆动数列 在 1 和 -1 的任意邻域内都含无限项,但是该数列是发散的。同时,改变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并不影响其收敛性;例如:常数列 是收敛数列,把前面 6 项替换成任意其它實常数该数列还是收敛的。此外,我们还需注意到,是关于的函数;也就是说,给定我们才可以找到相应的,这里我们可以把当做任意小的正数。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个问题:
  换而言之,数列从第,项开始的项全部落在的邻域。其实,我们也可以取。这也给出了关于写的多种表达方式。
  上面给出的是一种简单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求解不等式(2)。在本例题中,不等式(2)转换成不等式(3),不等式(3)是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利用韦达定理给出解的情况。如果这种等价过程最终转换的不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而是关于的更高次方程。关于更高次方程的解,比如 4 次,我们是无法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办呢?从不等式(2)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中间量满足
  从上面的例题,我们归纳如下:利用定义证明数列极限的收敛性问题归结于寻求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求解不等式(1)式;如果从不等式(1)不可以直接求出的范围,那么我们需要寻求中间量满足(3)式,并且我们解不等式是很简单就可以解出的范围的;这样使得解不等式的过程其实是寻找一个可解不等式的过程,只需做适当的放缩就可以。
  参考文献:
  [1]陈纪修,于崇华, 金路,数学分析(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建中,蒋勇,王智勇,数学分析(上册),科学出版社(2015)。
  [3]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四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