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这是近来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谢霆锋在《中国新歌声》第3季担任导师,盲选的时候,有名选手一开口,谢霆锋立刻拍下按钮,激动地站到台上,说出了心声:其实说实话,我已经厌倦现在非常流行的韩风,不是说人家不好,而是说我们应该找回我们自己,男生也应该找回男生该有的雄风!这种摇滚嗓子已很久没有了,我就是要找这样的声音。
这段话让网友们拍案叫好,纷纷表示“一个个油头粉面,大眼线大眼影,还要抹嘴唇,恕我没能力欣赏,男生就是要阳刚”。“男生危机”是否隐藏着刚健之风日下的危险?审美阴柔化背后深藏何种社会文化肌理?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也越来越讲究。“好比饭碗、茶具越做越精致,设计、装饰越来越高雅,在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会出现变化——隋致的、中性的、婉约的、柔美的更受热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杨建平说。
美学家则认为,“男色文化”作为一种视觉审美样态,与女性意识的崛起、男性自我认知的变化等,都有莫大的关系。在中国,对清秀、俊逸的阴柔审美追求,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描述。
明清时期,冯梦龙《醒世恒言》形容杨延和的长相:“生得肌如雪晕,唇若朱涂,一个脸儿,恰像羊脂白玉碾成。”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又有秦钟“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理想的男性外貌美,同样不外乎“风采过于姝丽”“丰仪秀美”“美如好女”之类。所以,与其说新生代雌雄莫辨的审美偏好是异军突起,倒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一部分崇尚阴柔、注重情感、强调中和的美学观念在当今时代找到了新的爆发点。
致力于当代审美传播研究的青年学者杨滟说,多元化是公众视野中男性形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统男子汉、魅力型粗犷男,自然也就可以有都市花美男的一席之地。只不过,在浮躁低俗的娱乐文化风潮和哗众取宠的价值追求下,阴柔审美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病态颓废,并不可取。
如果單纯从外貌来说,阴柔与阳刚似是对立,但如果将外貌与内质统一起来看,阴柔与阳刚又并非不能共存。穿着得体、打扮精致,是外观的修饰;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则是内在的修为。
什么是男子气概、君子风度?无信不立、铁肩道义、一诺千金……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盘剑说,至今思项羽,人杰鬼雄,皆与外貌无关,是因为他死都不肯过江东。屈原自喻美人、芳草,“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可他“娘炮”吗?一点也不。“外表清秀、内心强大,这才是我理想的美男子。”大学生王嘉楠说。
无论审美风尚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品性、风骨——愿世人所识的中国男人,有君子如兰,有猛将如虎,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