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情构建 不囿常规延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背景分析】
  这是在2018年上半年“百人千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于学生而言,这节课他们最具价值的收获应当是什么?于观课教师而言,我要传递怎样的课程新理念?哪些困惑要和同仁切磋?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考虑的角度越多,辐射面便会越宽。用匠心送一节睿智的课是我当下的理想。
  在名家名篇的教学上,帮助学生习得其中的写作手法,感受语言魅力,发现语言密码至關重要。《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以“亲情依依”为主题的讲读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可谓萧红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语言、自传式的叙事方法、诗化的风格曾打动了无数读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呼兰河传》,进行整本书阅读推荐是必要的。
  为了以学定教,我提前到送教点了解班级人数、教学进度、学生课外阅读等各种情况。经过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我大胆整合开发,重新构建,追寻更加有效、宽广的课堂。
  【案例描述】
  一、复习读词串,整体把握课文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简介作者: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本文节选自她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的萧红在香港病故,年仅31岁。
  2.学课文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式地认读词串: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倭瓜  黄瓜  谎花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同学们读得很准确,有疑问吗?(师相机出示图片并释疑: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谎花指不结果实的花,如南瓜、西瓜、黄瓜等的雄花。黄瓜开谎花就是只开花不结瓜的花。)
  这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预设:生迅速发现第一组是写昆虫,第二组是写植物,第三组是写农活。)
  前两组体现园子里有什么景,第三组体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事。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景?哪些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
  预设学生经过思考自由汇报: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景,第3~12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
  我情不自禁赞赏:仅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这就是学语文的能力。非常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
  二、品读园中景,感受园中自由
  1.自主学习第一站。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第13自然段,通过文字感悟:
  (1)这是一个(     )的园子?
  (2)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2.桌间指导,三分钟后全班交流。
  预设:
  (1)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小活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板书:充满生机)
  (2)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作者写出了丰富的色彩。
  (3)蜂子嗡嗡地飞,最后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多么富有童话般的色彩啊!真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4)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板书:自由自在)
  我顺势引读第13自然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愿意吃零食(就吃零食),愿意打瞌睡(就打瞌睡),愿意摇扇子(就摇扇子),愿意跷二郎腿(就跷二郎腿),愿意迟到(就迟到)。自由吗?(自由)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可能)这就叫自由。
  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这种独特句式表达出来的。
  上架、上房、上天,园子的生物都做得了自己的主,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作者把这些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借助它们来表达情怀就叫借物抒情。从语言上,萧红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独特的语言去描写她熟悉的一切,是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风格。
  师生小结写法宝典: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拟人比喻、借物抒情。(鼓励生学以致用)
  三、品味园中趣,感受祖父慈爱
  师引读: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如果祖父在园子里是干农活,那“我”呢?
  1.自主学习第二站。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第3~12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祖父做农活时“我”的表现的句子,把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圈出来,说说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2.生小组合作学习,我桌间参与,之后交流。
  (1)我们先看“种菜”这部分。预设第一小组:“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预设生回答:哪里是在下种啊,分明是在瞎闹,反而把种子踢飞了,更说明不是种菜。(师:对啊,作者的描述告诉我们这是瞎闹。)
  (2)再来看“铲地”部分,大家肯定会有新发现。预设第二小组:从“乱勾一阵”看出“我”把铲地当成了游戏。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师:说得真好。)   (3)还有“浇菜”呢?预设第三小组:从“玩腻”和“乱闹”看出“我”不是在做农活。“我”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上浇。(师:“我”只做了一件事——闹。)
  (4)预设第四小组:“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说明祖父很疼爱“我”。
  (5)预设:第五小组: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不骂反而笑,耐心教“我”认谷子。说明祖父对“我”很宽容。
  師: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祖父的笑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板书:爱)“我”把菜种踢飞时祖父在笑;“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在笑);“我”一会吃黄瓜一会追蜻蜓时(祖父在笑);“我”拿水瓢往天上浇菜时(祖父在笑);“我”给祖父草帽插了二三十朵玫瑰花时(祖父在笑)。
  3.“我”给祖父的草帽上插玫瑰花,《呼兰河传》中这样描述。(出示原著片段,生浏览赏析。预设生回答:“我”很顽皮,笑得打滚,发抖。祖父笑得憨态可掬。)
  师: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笑中有疼爱,笑中有教育,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心底。作者曾深情地写道:“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第1自然段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小城里只住着她的祖父吗?(预设生答:因为祖父带给作者无限快乐自由,无限的爱,她特别怀念祖父。)
  (师随时表扬各小组的精彩发言)
  四、再了解作者,推荐阅读整本书
  师(引导探究):这里简直是人间乐园,萧红的生活果真如此吗?多年之后,萧红为什么对当年的园中生活如此眷恋?(展示资料: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是个冷酷的官僚,只有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她的家是荒凉的。在她疾病缠身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寄居在战火威胁下的南国异乡香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故乡呼兰河,今生今世再也回不去了。割舍不断与故乡的血肉联系,无尽的乡愁只能通过文字和记忆去亲近,这是唯一的补偿和安慰。)(配乐出示原著尾声)这一切,萧红是忘却不了的,她复杂的内心情感以及笔下的呼兰河城不是我们一节课能读懂的。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老师建议大家去阅读整本书《呼兰河传》。
  【教学后记】
  接到“送教下乡”聘任通知后,我思绪万千。选择性学习了一些名师的精彩设计,意在集众家之长,然精彩是人家的,一切教学设计都应基于学情为学生服务。结合学情及新教学理念,我渐渐厘清思路,不囿常规设计了这节课。
  一、精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环节
  基于本课在全册的重要地位,且综合五年级学生普遍的阅读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意境,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2)通过赏析《呼兰河传》两个课外链接片段,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
  为了学生能愉悦地达成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复习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2)品读园中景,感受园中自由。(3)品味园中趣,感受祖父慈爱。(4)再走近作者,推荐阅读整本书。由课内到课外环环相扣,线条流畅,当下课音乐欢快响起,教学内容恰好结束,目标完满达成。整节课明快利落,疏密有致,引人入胜,达到了我迫切希望的效果。
  二、整合文本内容,体现自主合作
  课文共有14个自然段,我没有按部就班地逐段授课,而是巧妙从复习词串引入,根据词串中的“景”和“事”引导学生将文本整合为两大板块,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眉目清楚。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对于文本的教学,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第一站”和“自主学习第二站”的实践活动。
  第一站,学生借助课件文字与色彩,自主学习提示。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细细感受作者既朴实清新又超越常规的语言。学生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语言上,领略其中的灵动与美妙。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识别语言密码,为学生习作日有所进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站,我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学生充分自主读文,自主汇报交流,捕捉课文精妙处,发现文本闪光处,以具体文字为载体逐渐感受到“我”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源于祖父的慈爱、疼爱与宽容。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赏析实践,体会情感,增强语感,获得了丰富体验。
  三、大胆拓展阅读,安排合理容量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我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用“ 1+X”以文带文课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将教材向课外突围。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我和祖父的园子》全文不超过1200字,质朴自然,教学中有向课外拓展的余地。对词语和句式,我没有机械性地设计练习,训练在不露痕迹中进行,如对“愿意”的特殊句式进行仿写训练。节约出来的时间,我大胆进行了两次必要的课外延伸,共1100字左右,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容量合理。
  第一次延伸是感悟祖父的笑,我不失时机的节选原著中“我”给祖父的草帽插了二三十朵玫瑰花的片段,慈爱、宽容、尊重孩子天性的祖父形象呼之欲出。对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基调是自由快乐的,但如果就此进行《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推荐显然铺垫不足。为了更全面地展现整本书的内容与风格,在教学第四环节,我大胆进行了第二次课外延伸,反复斟酌后我选择了小说尾声部分。
  当大家浸在自由快乐中时,我话锋一转抛出问题:多年之后,萧红为什么对当年园中生活如此眷恋?在进一步走近她的坎坷人生之后,我用关于萧红的《只得一生》旋律配乐出示原著尾声。学生在文字与音乐的冲击中朗读着、倾听着、思考着、伤感着,荒凉与乡愁感染着所有人。此时此刻,情感共鸣完全通过自我解读完成,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无须教师反复说教,水到渠成。
  这节课我听到了学生幸福拔节的声音,观课教师说我上出了萧红体的独特风格。一节课40分钟是个常量,做自己的课程设计师,裁剪取舍之间,关注学生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