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生活相交融,在实践中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写作,在作文中表达出真情实感。现如今,孩子的作文教学脱离于生活,极力追求华丽辞藻修饰习作,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体验研究,呼吁小学作文教学应更贴近生活。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06-01
  结合部编版教材要求,作文教學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经历,培养写作兴趣;在生活中积累,完善写作素材;在生活中观察,提高写作能力。如此,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之路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一、在生活中经历,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需要的是对写作有兴趣。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感知亲身经历,以“熟”激趣。
  写作离不开生活,只有让学生从亲身经历入手,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快乐的游戏、难忘的劳动、精心的制作等,学生从“熟”入手,更能激发兴趣。
  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处于写作起步阶段,更应该根据学生对有趣的过程更感兴趣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如“猜猜他是谁”游戏运用于写人作文中;“贴鼻子游戏”、“吹泡泡”、“捏鸡蛋”等游戏来引导孩子如何将事情写清楚、具体;“课间观察游戏”让学生将校园风景印刻在脑海里,写出校园的美。同时,游戏也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游戏恰好是儿童当下的生活,也是儿童最喜爱的生活。[1]
  有提示、有关注、有交流,学生自然会参与其中,乐说乐学乐写。
  2.书写随文练笔,以“课”设趣。
  在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样的操作,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的语言文字和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3.分享成功喜悦,以“情”引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们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会写,从而引导他们由“怕写”向“要写”,再到“乐写”的过渡。我们采取让孩子写完作文后回到家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作文提出鼓励话语,让孩子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并圈画出同学写得好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二、在生活中积累,完善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就能获取不少的写作素材。优美的词语、有新鲜感的句子、不同的写作角度,这些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写作秘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要精心培育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2]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有一定的依托,那就是阅读了,读中获取知识,读中感知力量,有一定的基础才能迸发出无限的可能。因此在平时就要多鼓励学生多阅读,广泛涉猎不同题材的书本。我们每周让孩子阅读,养成广泛阅读,并做摘抄笔记,拥有自己的“采蜜本”,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有读书交流会,学生将有趣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化为趣又生动的语言,这也为写作凝练语言。与爸妈一起读更是一种好的方式,孩子在爸妈的引导下阅读有意义的数目,同时在爸妈的陪伴下交流读书感悟,亲子阅读为孩子开阔视野。
  而孩子积累素材的全过程,教师应该作为参与者,全程陪伴进行。
  2.积极参与,丰富内涵。
  写作除了在亲身经历中激发兴趣,更要在亲身经历中积累素材,丰富生活内涵。
  三、在生活中观察,提高写作能力
  三年级孩子经常“无话可说”,甚至“无材料可写”,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气息。[3]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学生写作成功的重要法宝,应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扎根生活,观察入手。
  不管是常态还是非常态生活,都应是写作的源泉。孩子的观察应该是扎根于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之中的。孩子们观察过自己养护的植物,甚至写成观察日记;孩子们在课堂的学习中讨论自己爱吃的水果,并认真观察;甚至是动态的活动场景,孩子们都能有目的地观察场面,关注任务的动作、神态。
  2.投向常态,确定角度。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常态生活,且确定一个观察的角度。作文课上让学生观察橘子就是如此。剥橘子、吃橘子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橘子是孩子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果,因此提醒孩子聚焦到吃橘子这一常态生活,引导他们观察橘子。而当观察方法不同,最终的感知结果是不同的。看橘子和摸橘子感觉就不相同,摸橘子和闻橘子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在观察橘子这堂课上,孩子们从看、摸、闻、尝等角度观察了橘子,感知的方向就不尽相同了。而写入作文中时,有的孩子平均用力,较为全面的体现橘子外形,有的孩子着重从某个维度来觉知橘子,如大部分孩子着重从看的方式来描写橘子。
  3.充分觉知,体会意趣。
  孩子会观察,懂得观察方法了,还需要会充分觉知。像让孩子写观察作文的话,作文的意趣全在细节中,这些细节正是充分觉知的结果。孩子们在观察橘子中,也有着细节的体现。有的孩子观察时发现橘子橘蒂微微凸起,连着小枝干,上面还有叶子;有的孩子观察时发现橘子剥开时会溅出又酸又甜的汁液,还带着些许清香;有的孩子发现剥开的橘瓣上有橘络……孩子的发现五花八门,却都是他们细致观察、充分觉知的结果。因为他们观察到位,写作也更为具体生动了。
  总之,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孩子与生活相交融,在实践中写作。
  参考文献
  [1]金业文.小学作文教学的哲学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5,(5).
  [2]董艳芝.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赤子,201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