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于生活善于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上掌握应用语文这门工具,又能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人文魅力,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深思和探索的问题。探讨了把语文融于生活,让学生带着感情上课,让语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83-01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当代教师已经对语文教学模式、方法和理念进行积极的创新但在實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发现,学生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思路,以求将各种方法进行相互融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智慧性引导
新课标理念提出课堂要具有智慧性,小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思想感情的升华。课堂要具有智慧性,即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要善于设置疑问点,通过巧妙地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创新意识是智慧性课堂生成的基础,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课堂,还要注意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呵护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在进行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布置不同的小组活动或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安排活动的时候,小学教师要不求量只求质,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做到提高活动训练的效率。
二、时间、空间方式探究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正是时间、空间沟通方式的最好体现,其时间表现为课堂中的师生沟通方面,其空间体现在师生沟通是在课堂这一空间进行的。我国自古以来习惯将学习的时间分为三大块:课前、课中和课后,而师生沟通的最佳时间也可如此划分。教师可通过提前进入教室与同学沟通交流,沟通内容主要围绕同学之前的学习和课前的准备,一方面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近师生间的关系。课中的沟通多为单方面的,教师应注意其言谈方式、语气等,也可通过提问与同学互动沟通。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在逐渐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育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使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没有充分被发挥出来。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过于频繁,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整个语文课堂教师都在用课件展示,语文课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运用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实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当然,在问题的创设中,教师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当提出问题以后,可以不让学生立刻回答,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一步一步的诱导和启发,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读写结合
最后,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需要真正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两者应该相互融合与促进,实现共赢。例如,在阅读了、之、佳林山水、一这一篇课文后,教师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中接触到的修辞手法描写校园的风景简单地说,教师的安排就是引导学生将理论获得的写作技巧通过实践的形式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提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白钾少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以课文中的这一句景物描写为例学生意识到这是明显的排L匕修辞,因此在写作中进行借鉴,以此描绘校园的景色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排比句的气势越来越强,其表达效果也更加明显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随着认识的加深,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色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和鼓励,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面的表扬和肯定,再加上侧面的矫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合理吸收其中的精华,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都能在讨论交流中有所收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根指挥棒,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保护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比如课文的朗读、生字新词的学习、关键词句的分析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遇到通过交流与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适时地给予援手,进行讲解和引导。教师在学生学习互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努力引导学生朝着“乐学”“会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勇于去探索,将其积极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多实践、多体会、多思考、多改良,如此才能发挥出应用的巨大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2]蒋明艳.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