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成绩的高低关系到每个学生的高考总分,针对学生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情况,找出成绩分化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以此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关键词】成绩两极分化;原因;对策;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91-02
  数学作为高考必考学科,让一部分学生爱恨交加。成績优异的学生做数学题如行云流水,成绩差的学生做数学题步履维艰,这就造成了班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为什么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到了高中变成了数学脚下的失败者了呢?针对这种现状,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看待初、高中数学差异
  首先是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也是对初中知识的完善。例如初中讲的角的范围较小,高中推广为任意角。再比如高中对数集进行扩充,由原来的实数集推广到复数集,由初中的平面几何变为高中的立体几何,由初中的定量问题变为高中的变量问题。
  其次是学习方法差异,初中学生模仿做题就可以拿高分,高中学生学习新知是模仿,做综合题就需要创新,新课改后的高考题已经变为侧重思维考察、挖掘创新能力的新型试题。
  再次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要求学生熟记结论可以轻松解题,高中知识面较广,高考试题变化莫测,机械记忆已无力应付高考的新型试题。
  二、正确认识学困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原因
  1.制度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实行班级教育制度,一个班级的人数超过40人,有的地方甚至高于60人。这样的教育制度,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统一了标准就说明了没有个性差异。因为人的兴趣是有差异的,班级制上课,就意味着消灭差异,自然会导致兴趣的消失。学生学习兴趣消失这是其中原因之一。当然这不能怪罪于制定制度,而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不得已而已。
  2.社会的引导方向。
  社会的引导方向会形成一种方向性的趋势,这种趋势往往引导人们朝一个方向前进,因而对于兴趣则处于忽略之中。例如人们对于学校的学习认为是良好的兴趣,而对于其他的兴趣,则进行排斥,因此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处于兴奋状态,而促进学习。
  3.家庭、学校、自身的原因。
  学生家长只注重成绩,不注重习惯养成,错过了培养学生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造成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新知识能力弱。学校安排自主学习时间与各科教师布置作业不能完美结合,使学生对作业应接不暇,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变成了学困生。学生自身又存在学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盲目题海战术等现象,这些也是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三、提高数学成绩的对策
  1.杜绝急躁,培养耐心、恒心。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的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做题一味求快,不求甚解;有的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有的学生刚上高中取得一两次好成绩便认为高中数学不过如此,放松懈怠,再考试成绩不理想,又不知如何补救,从而一蹶不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该告诉学生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漫长的积累过程,为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打基础。
  2.培养学习兴趣,侧重学习方法指导。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人体的血压、血糖、心跳、脉搏呈现周期变化,让学生知道研究周期函数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这样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教师只需指导学生认真做到课前预习、认真上课、及时回顾、独立作业、阶段小结几个方面。课前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自学后听教师讲课更轻松、更有针对性。认真上课可以快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及时回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可以减慢遗忘速度,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为再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建立联系打下基础,缩短了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时间。独立作业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验新知、运用新知,可以使所学知识由“会”到“熟”。阶段小结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将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整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必要环节。
  3.研究高中数学特点,培养学生能力。
  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知识广,数学语言要求高,思维方法灵活多变。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渗透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在思考、运算、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运算推理能力、思维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数学知识,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数学思维练习.这是迅速独立解题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提问学生问题、学生用多媒体展讲,黑板板书演示、布置课外作业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护航。
  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分,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要从精神上鼓励学生,知识上辅导学生,方法上指导学生,使学生顺利解决每一个重点、难点。对较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可采取重复练习、加强辅导、开展专题讲座、引导阅读参考资料等方法,将学生共同的错误借助多媒体展示给所有学生辨析,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再通过变式训练,提高他们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忠贤.“浅谈初高中数学知识变化及应对策略”[J].数学教育研究,2013.
  [2]关鸿羽.教育就要培养习惯[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关鸿羽.学习就要掌握方法[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