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教学中学科互融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才是应对发展变化的关键。针对传统教学分科过细学科之间割裂太开的弊端,学科互融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互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列举了若干史地互融的实例以及互融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史地互融;实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04-02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将以往的三维目标细化,使其更加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此举说明了国家对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历史地理的著作,如裴秀《禹贡地域图》、郦道元《水经注》、洪亮吉《东晋疆域志》等,现代对于历史地理学更是做了进一步细分,有学者提出了历史文学地理、历史美术地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货币地理、历史乡村地理等概念,这说明历史和地理学科向来关系紧密。将史地综合起来融入到教学中必定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良好途径。
  一、史地融合的必要性
  1.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同时传统高考的评价方式也或多或少使学生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由此培养的人才往往在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所欠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迅速,身处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其更新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传统社会学习一门生存技能可以沿用一生甚至造福后代,但现在,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之下。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①笔者认为,实施跨学科综合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高考命题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高考改革,对政史地三门课程的考察已由单纯考察知识点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背了就有分的时代已经过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与此相适应,当前高考命题,特别是主观题部分,往往围绕一门课程为中心,考察与此有关的政治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二、史地融合的可能性
  1.马克思关于“联系”的观点。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馬克思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历史”泛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事情,而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历史这门学科拥有很强的综合性,“离开了舞台,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无法上演,”……地理正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离开那个时代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②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甚至指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地理学科是完全可行的。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此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历史教学中多用、用好地图,一方面贯彻了课标中关于时空观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智能。再者,在讲述古希腊民主成就时,通过分析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能力等等。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学生从小的学习使他们拥有了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当面对新问题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便可从自身认知水平出发,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史地互融的实例
  1.历史对地理的融合。
  (1)四大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被统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古代四大文明区域,分别是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以及黄河长江文明。这些最古老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有其重要的地理原因。第一,河流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源和食物便于早期农耕文明的产生;第二,大河流域交通比较便捷;第三,河流便于军事上防守。此外,这些地区大部分都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中。詹姆斯·菲尔格里夫在其著作《地理与世界霸权》中就提到,促使文明萌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要有热量和水,且便于人类支配;要有分明的季节变化”③由于热带地区食物来源丰富,人们不必为获取食物奔波,加之全年高温,没有食物匮乏的冬季,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没有生活的足够动力,故而产生不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相反,过于远离赤道的亚寒带、寒带地区,生存条件太过恶劣,也不适合产生文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人类既可以获得食物,但又必须付出努力,且要应对季节的变化,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2.地理对历史的融合。
  (1)黄土高原的环境破坏以及历次改道。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是我们研究早期文明绕不开的话题。但是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堤、改道以及今后的治理也是地理学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黄河流经的黄体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被冲刷,且该地区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不高,水流携带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沉积,造成特有的“地上河”景观,给该地区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黄河决堤改道除了本地区特有的地理情况之外,还与历史发展紧密相关。据研究,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还较好,但后来由于该地区是历朝历代的首都或重要行政区域,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激增,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政府往往鼓励垦荒,导致这一地区自然环境急剧恶化。“至1749年,黄土高原人口约为2350万,到1860年增至4000万”,农业耕作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垦,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水土流失愈发严重,沉积的下游的泥沙淤积,导致决堤。
  四、结语
  学科之间的互融是应对新时代和新高考的必然趋势。这种互融既有必然性也具有可行性。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形式。除了史地、史政融合之外,还应继续挖掘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与历史互融的可能性,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巩固人才基础。
  注:
  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序言〉》,2008.
  ②韩宾娜,王兆明.《中国历史地理》[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韩芳芳.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文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地整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