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湿陷性黄土路基,很容易导致整个道路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处理。从目前来看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能够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合理施工,很容易导致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处理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引发道路坍塌、下陷的情况。
  关键词:道路建设;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
  1  引言
  湿陷性黄土路基通常指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水的含量大于液限,且孔隙率和压缩率较大的细粒土,主要以粉砂、粉土、黏土等软土为主要成分的地基。如果建筑地基比较软很容易造成路基稳定性与承载力不足,导致道路施工项目出现安全隐患。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重点控制,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主要危害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明确道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主要对策,更好的保障湿陷性黃土路基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2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主要性质
  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具有可塑性高、承载力低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技术。从目前来看,在工程设计勘测单位中,为了能够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整体加固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实际特点与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增强道路工程整体设计质量。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承载能力比较低,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扰动的情况,造成整个地基结构出现破坏的情况。另外在路基开挖的过程中也会引发沟槽边坡失稳的情况,导致整个路基路面受到影响;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地下水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的排水,做好边坡防护的效果。另外因为降水或者排水不畅导致湿陷性黄土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1];由于软土路基自身含水量非常高,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承压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导致地下水的浮力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产生影响,这样就导致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含水量不断增大,造成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效果受到影响。
  3  市政道路施工中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主要方式
  3.1  铺垫材料法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的工程区域内,要先加固地基,使其具有稳定性。利用填充材料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填充,可以保证地基的强度得到明显提升,保证地基表面的平整度。通过铺垫材料的方式也可以使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抗剪力和抗拉性得到增强,保证施工机械能够顺利施工。另外通过铺垫材料法还可以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效控制地基局部沉降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地基承受能力。
  3.2  垫层法
  垫层法就是通过对浅层软弱土层或者不均匀土层,利用碎石、粗砂灰土等具有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的材料进行地基处理。利用高强度低徐变的加筋材料形成土工合成材料。在冲填土、淤泥质土、淤泥中广泛的应用垫层法。最主要的就是利用机械或者人工方式,首先将软土挖出,并且换填强度比较高的材料,如果换填深度超过1m,则必须要保证每隔0.5m设置一层土工布或者土工格栅,保证垫层的整体质量。灰土垫层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以及蛙式夯。砂石垫层宜采用振动碾。矿渣垫层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平板振动器。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其它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200mm~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不大于2km/h。
  3.3  置换法
  置换法能够通过将施工位置的软土层地质进行更换,并且换成无侵蚀性低压缩性的散粒材料,并且能够提高整个湿陷性黄土路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效果,利用碾压震动等方式可以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通常来说采用砂或碎石置换时能够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置换法的加固原理就是根据土层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提高置换层的整体受力面积并且满足土层设计与施工的实际需求[2]。
  3.4  强夯法
  为了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整体承载力可以通过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锤击土层,保证土壤快速固结,所以强夯法也被称之为动力固结法。通过起吊设备可以针对10t~25t的重锤提高至10m~25m处自由下落,通过强大的冲击能力来提高土壤的固结性。此方法适用土类范围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施工费用低,施工效果非常明显,所以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
  3.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该法的常用材料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的高黏结强度桩,其混合料配比可以根据桩身强度C15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进行试验后再确定比例。
  4  道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要点
  4.1  沉降处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路基自身的成像特点,所以必须要针对土壤地基特殊的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尽管通过上述的土壤改良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土壤的整体性能,所以必须要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给予加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固结沉降的速度最大程度减少沉降总量。
  4.2  稳定处理
  所谓的稳定处理就是要针对软土的强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在稳定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挤密砂桩或者水泥土搅拌桩等方式,要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实际特点和性质进行判断,通过快速处理的方法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效率。
  4.3  其他处理方式
  为了能够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整体质量,必须要采用其他的方法针对土壤的性质进行改善。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土层厚度设置排水井,保证材料供应等方法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寿命。
  5  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施工材料,为此必须结合道路施工标准以及具体工程量进行分析,提高水泥利用效率。例如通过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在水泥保存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潮工作避免水泥变质,在采购水泥时也应该明确水泥出厂合格证书,保证水泥材料的整体质量符合要求。
  由于水泥很容易受潮、变质,所以必须应该加强对水泥的保养与管理,在水泥采购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水泥的质量检测,还要在水泥入场前进行抽样监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控制水泥材料的质量。
  粗细集料。在粗细集料选择时,必须结合实际的路基路面施工情况,并且对路基路面有着初步的了解,保证粗集料最大粒径在30mm以下。利用圆锥式反击破碎机对粗集料进行破碎,而且还应该针对粗集料进行振动筛网处理,避免压碎值超过28。另外在细集料选择时还应该保证细节料干净而且没有杂质风化的情况提高细集料的干干燥程度。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于道路施工过程中原土地基的处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基础工程的稳定性,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地基处理效果,应先对地质情况进行核实分析,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要保证施工的经济性、合理性与规范化的要求,即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并按照规范标准实施,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施工,是道路建设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必胜.市政道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79~80.
  [2] 沈洪鹰.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5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