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智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智学生身患残疾,家长便一味姑息迁就,所有事情一揽在身。在我们看来穿衣、脱鞋、叠被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上加难。所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是迫在眉睫。1.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训2.学科整合,相互补充,各施所长3.家校联合,齐抓共管,共育硕果。
  关键词:生活适应 自理能力 四化一结合 个别化训练
  自理能力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然而,培智学生因为身患残疾,家长便一味姑息迁就,所有事情一揽在身。在我们看来穿衣、脱鞋、叠被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上加难。智障生有的不会系鞋带,有的不会整理书包,下雨不知道打伞,天冷不知道添衣服,…所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是迫在眉睫。
  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照科学的方法,落实“四化一结合”教学模式,医教有机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系统康复训练,通过医学、心理、教育等多重康复手段和方法对智障儿童言语、运动、认知、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多重干预,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满足特殊学生“缺陷补偿、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是我的研究方向。在康复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训
  残疾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摸索中我发觉虽然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任何一种训练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训练时应该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训。我们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我班有五名学生在学校就餐,据我观察全部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只有两名学生能够经家长的口头提示下洗手,其他学生根本不会洗手,所以我觉得从此入手进行矫正。因此,我在讲授生活适应课《洗手》一课时,针对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设计。
  例:洗手训练(第一套训练方案)
  训练内容:洗手训练
  训练意图:通过训练让他们提高自理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训练目标:学会洗手。
  训练过程:
  (1)打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手上抹香皂。
  (3)搓手心、手背及指尖、指缝。
  (4)冲洗香皂沫,关上水龙头。
  (5)擦干双手。
  训练时,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一步,则表扬进入正强化阶段,鼓励进行下一阶段练习。如果耍脾气不愿配合,则回到惩罚阶段。
  要点:惩罚—负强化—正强化要同时运用,而且指令要简单明了,方法要正确。
  训练过程中我注意坚持立场,如果学生表示配合,学习有进步时候要马上鼓励、拥抱、物质刺激或给予其他奖励方式。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反复,则再退到以上的步骤,坚持训练,只要他们学会“洗”这个动作。
  训练时,我们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心中有数。我把我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任务(A类),经过口头提示可以完成任务(B类)及需要大量协助才能完成任务(C类),这样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时调整训练方法。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班的陈xx,是一个重度残疾的孩子,手指不灵活,手眼协调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他已经有了“洗”的意识,但是不会“洗”的方法。事后我深入分析了这个问题,我发现他手指配合的很不协调,对“洗”这个动作不理解,于是我改变训练策略,制定了第二套训练方案。
  (1)我帮他把手洗干净,让他自己擦干。(学习“擦”)
  (2)我幫他搓净手心、手背、指尖、指缝。让他自己冲洗香皂沫,关上水龙头。(训练“冲”“关”)
  (3)我教他在手上抹上肥皂,让他自己搓净手心、手背、指尖、指缝。(训练“搓”)
  (4)我教他先冲洗双手,自己抹上香皂。(学习“抹”)
  (5)自己打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在针对训练陈xx我采用的是倒序法,即把顺序倒过来。训练程序分解步骤要细要小,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每个训练步骤都应坚持小步子走,多循环,螺旋上升的原则,以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技能。
  二、学科整合,相互补充,各施所长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多学科有效地进行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多学科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和干预的合力,使更多学生得到有效的康复。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多数家长认为学生上学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而能否自己吃饭,会不会系鞋带…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需要训练自理能力。家长的想法活生生地割裂了认知活动与生活机能的关系。智残学生的生活能力训练不仅仅是狭义的会不会吃,会不会穿,它是智残学生康复的又一突破与途径,通过对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后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也注意立足于课堂,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在生活适应“衣服”一课上,我不仅教学生认识各种衣服,知道什么样的天气穿什么样的衣服,了解衣服的区别;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不同衣服的穿法,比如认识毛衣、雨衣、羽绒服等;再体验拉拉链、扣纽扣、套头衣的不同穿法,实施整合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家校联合,齐抓共管,共育硕果
  家长因为孩子身患残疾便一问姑息迁就,所有事情一揽到底,殊不知这是在剥夺孩子康复的权利。吃饭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扣纽扣能锻炼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即使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求家长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自己穿脱衣服,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每进行一项康复训练,教师都要与家长联系达成共识,回家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生存、会生活、爱学习,自理能力是学生自立的关键目标。智障学生自理能力训练不是狭义的,它是整合了言语、运动、认知、行为的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享用一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智障学生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以生活技能为抓手,寻找康复训练突破口,促进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