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运营与建设现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校园新媒体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其中高校官方媒体平台尤为活跃。本文从高校官方媒体平台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运维过程中存在的运营机制不完善、组织架构建设不明晰等问题,从创新运营理念,打造高校新媒体品牌,构建融媒体背景下的新媒体矩阵,健全组织建设制度,完善培养体系等方面探索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运营 融媒体
一、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体已走进校园,受众以青年学生群体为主,他们更擅长通过数字化设备接受和传播信息。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多由高校宣传部门管理指导,学生团队运营,在呈现校园动态的过程中,与校务机构、学生组织以及自媒体平台等高校新媒体平台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因其信息发布渠道的权威性、全面性,在引导舆论方向、对内对外宣传、提供问题咨询和反馈渠道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成为与校报、校电视台等体例相当的媒体平台,由于其互动性强、展现形式多样、传播时效性强等特点,成为最为活跃的校园媒体之一。
二、高校官方新媒体运维的现存问题
1.运营机制不够完善
(1)创新能力、深度挖掘意识薄弱。首先,为保证其“官方身份”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大量内容来源于校园传统媒体的官方信息,对全方位展现运营者的原创性思路形成一定的限制;其次,高校官方媒体团队对热点的分析、挖掘易停留在塑造高校形象层面,对一些公众关注的现实性的社会问题关注程度、挖掘深度不足,对于类似校园事件、社会热点的报道,内容、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充分展现青年人的思想深度与社会责任感。[1]
(2)用户需求匹配度不足,交互性仍需加强。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相较于社会上的营销型媒体平台,用户特征更加明确而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更加关注内容的生产过程,而对其后期的传播效率与反馈过程不够重视。比如,很多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对用户留言的精选率、回复率低且时间滞后,导致粉丝的感受性不佳。此外,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重视对信息咨询、自主获取渠道的建设,导致信息传递停留在单向层面,用户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用户黏度下降。
2.组织架构不够明晰
(1)工作流程模糊,传播制度仍待完善。首先,高校新媒体平台主要由学生团队运营,人员流动性大,规范化的工作流程难以传承。同时,缺乏后期复盘和有效止损机制,易造成前期投入与最终受益不成正比的窘境;此外,图片拍摄、文字撰写、音频录制、视频剪辑等工作同时推进的工作模式,易出现各个部门各司其職却缺乏沟通的问题,致使成品中图文、影音无法协调融合。[2]
(2)人才管理及培训制度亟待优化。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对人才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考核形式的局限和统一管理的需要,对人才的能力的量化与培养往往停滞于文字写作、图片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单一能力层面,无法有效地反映和提高成员的综合能力与潜能。
三、高校官方新媒体运维的策略分析
1.创新运营理念,打造高校新媒体品牌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应明晰自身定位,正确认识并妥善利用其权威性,保持报道的精准性、专业性,摒弃“官味儿”,更接“地气儿”。在选题方面能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推出展现本校风格的内容板块;语言可在“官方”和“网络”两种话语体系间灵活转换;呈现形式上引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延时摄影、动画剪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尝试。
为保证高校新媒体品牌,可打造新媒体品牌形象和系列文创周边产品。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官方微信平台和微博,都以“传传”这一卡通形象贯穿其中,既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与连贯性,又提高了官方新媒体平台的知名度。中国人民大学的系列文创产品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销售的营销模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征集设计环节,既增强了互动性,为文创产品拓宽了销路,又对高校品牌形象建设产生积极作用。[3]
2.打造融媒体背景下的新媒体矩阵。
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图文已不能满足粉丝的需求。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中,应考虑如何搭建更多元的传播平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官方新媒体需要将微信、微博、QQ、抖音等各种平台融合起来,灵活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方式,才能实现提高传播效率。[4]
首先,推进与校内媒体平台的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官方新媒体平台与传统纸媒、新闻网、电视台、广播站等同作为高校宣传的重要窗口,各有优劣;与校内学生社团、自媒体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需整合、优化其人员、设备、新闻线索、宣传渠道等资源的配置,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利用”的效果,提高媒体的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此外,还可以与加强与校外媒体平台的互动与合作。依托地缘、学术等联系,加强与其他高校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形成新媒体矩阵。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全国重点美术学院新媒体联盟”,在2019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上荣获年度案例。经统计,十校微信公众号覆盖粉丝逾90万,微博覆盖粉丝89万。随着联盟的发展,今后还将吸纳更多的美术及艺术院校加入,搭建传播高地,努力使其传播力、影响力覆盖全国美术教育界及美术界。
3.明确传播制度,完善培训系统。
首先,高校官方新媒体应当完善明确的传播制度,以工作项目为主体,调配人才、分配任务。创设先期效果预测、中期推进程度以及后期任务复盘等环节。厘清工作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止损。细化工作环节,做到责权到人。
面对团队的综合能力问题,高校新媒体应当优化考核方式和培养系统。首先进行各项综合能力的统一基础授课,使成员能普遍达到完成基础采写、排版水平。再因材施教,发掘组员的兴趣点和专长所在,着重培养单项技能,使团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使每个成员都能在新媒体工作中得到锻炼。
例如,东北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使用了“项目制”的传播制度,将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作为效果测评的重要因素,对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奖惩,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与交流,增强成员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新媒体因其自身特性而存在创新能力、挖掘深度,用户需求匹配度不足、交互性较弱,任务工作方向模糊、传播制度未健全,人才管理、培训制度待优化等方面的问题。经过上文分析可知,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长期可持续运营应以创新运营理念,打造高校新媒体品牌;打造融媒体背景下的新媒体矩阵,积极拓宽业务范围;明确传播制度,责权到人;健全培养体系,使团队真正“劳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段亚巍.高校新媒体运营传播的现状与创新思考——以东北大学为例[J].青年记者,2018(32):110-111.
[2]薛文铮,王宗雪,付欣平,张纯浩,孟婉莹.高校新媒体建设与运营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8,10(21):88-89.
[3]殷建立,李银宾,盖延亮.高校新媒体运营学生团队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传媒论坛,2018,1(18):27.
[4]陈婕妮.高校官方微信传播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