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的能力不但是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体现,也是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体现。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而是一个全面的表达。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应以写作理论为基础,而应以大语文教育的观点为基础。
  关键词:基本步骤 基本知识 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  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注意每个段落的标题(中心)、开头段落(观点)、结尾段落(结论)和第一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浏览题目,然后再仔细阅读第二遍,带着问题,达到有目的的阅读。
  3.阅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学生应该从头到尾复习整篇文章,以确保答案是正确的,并且答案是必需的:準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述、人物、说明、修辞。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述:角色描述、场景描述、细节描述、侧面描述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法:“粗犷”是“高低不平”。
  六、标题作用
  1.促进情节发展的全文线索。
  2.总结文章内容并命名主题。(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六、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七、句子分析
  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八、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在平时的学习的课内阅读中就对该方法进行渗透,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严谨的思维模式,不论遇到任何的阅读题,都能很好的理解出来。其中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是重中之重:
  本文的核心是作者的目的和意图。这是通过单词、单词、段落和文章的结构是表达出来的。为了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我们首先要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段落含义或要概括的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对该部分进行评论或从考试问题中获得提示。其主要方法有:
  (1)首先,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然后理解了写作的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渔民的悲惨生活,以及那些宁愿吃苦耐劳、互相帮助的穷人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例如,在《买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中,作者描述了小火柴女燃烧几次后产生的美丽幻象和幻象的瞬间消失,回到寒冷的现实中,然后,笔者试图从第一、三段中找出中心点:作者的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向小女孩表达他的不幸经历。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各种阅读文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慢慢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来好,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延伸阅读,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对课外阅读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课堂所学知识,扩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从一个地方到全貌。由一点而全面。另外,走课外阅读的道路,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积累语言的素材,明确文本的选材、构思上独特新颖的一面。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了强大的语言支撑力,明确的写作意向,文章也自然不愁写不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