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只是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到多少东西,或者是得到的分数,还要看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因此,对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来说,需要注重对思维模式的培养,而不只是重视数学成绩的高低。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六年级课堂成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当然也是将要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改变,对教学成果自然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还要求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高效的学习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增进学习效率,扩展知识维度。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效率提高的助力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奋斗,再结合不断优化的数学课堂形式以及全方位革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共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
一、教学理念助力高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
根据新课改相关内容的要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重新将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他们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主导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内容。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引导者以及学习组织者的身份,对学生提出符合课程要求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思考并解决,教师仅仅给予必要的帮助。因此,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之中的角色,明确在课堂中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为了服务于学生而设计的[1]。教师作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领路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难题、开发思维、讲解知识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还需要带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与时俱进,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契合他们的需求。在此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的錯误,教师的基本职责便是要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这样对学生才是真的好。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基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基础,更是促进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元勋[2]。
二、教学方法助力高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构建
先进的教学方式使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授学生类似于图形或者体积等内容时,其生动的互动以及演示能力,对于启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数学课堂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用它代替了原本的板书,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善用这种新技术,让它成为教师构建高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助力呢[3]?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进行运用,在大屏幕中通过动画向学生生动地播放分蛋糕的场景,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蛋糕的操作。在进行课前互动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分给五个人且每个人都均等呢?剩下的是原本的多少,如何是四个人或者三个人呢?让学生利用这些生动的图,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数学方式来表达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问题的探究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对构建高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灵活多变特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以最佳角色、最佳状态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出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铺垫。高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的建立,不仅仅代表着现有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迈向了新的台阶,同时可以将这套教学方法套用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中,革新整个教育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水平,为教育事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贤洲.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六年级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4(9):8.
[2]王晶.对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64.
[3]沈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思绪飞扬: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88.
[4]林松华.基于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