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高速的信息技术传输功能,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的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经研究表明,语文教学课堂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导致教材失去了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内容的表述需要生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这种生动展现出来,这就导致教师失去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学的沟通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学生的思考空间是当前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给出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资源整合;对策
当代社会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克服了传统高中语文课堂内容枯燥、形式简单、教学时间紧凑等缺陷,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至关重要的作用,拓展了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空间和视野。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材失去了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导致许多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注重PPT的设计和演示,忽略了以教材为参考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甚至完全抛开了教材来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材失去了主体地位,这就导致语文教学课堂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展示,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诠释,从而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PPT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借鉴人的制作成果,其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发展性都有待验证,同时又将精心编排、充分论证、严格筛选的语文教材抛开,课堂教学只是形式的存在。
2.高中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
经多方验证,信息技术的运用,减少了黑板书写的内容,降低了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难度,节约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高中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边缘化。由于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发散性、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交流是语文教学升华的过程,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心错位,教师最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PPT的制作,学生最关注的也不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更有兴趣的PPT,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高中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学的思考空间减少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但语文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也不断缩小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得语文教学被电影、电脑、美术课程所代替,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体验,也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期实行此种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有所倒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对策
1.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要明确其定位,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配合性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更深、更广、更快的教材内容和延伸教材内容,而不是取代教材,不以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教材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材料,教材是经过充分认证、精心编排、严格筛选的,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是轻易就可以被取代的,这也是近些年来,高考考题不断回归教材的主要原因。
2.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辅助教师在課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毫无疑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人物,是学生教育教学的领路人。随着语文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体验、质疑、反思和创新是当前教育的新要求、新方向和新向导。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辅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而不是对教师角色的否定和颠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创新能力。
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案例都证明,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必将弱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抽象知识,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实现整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艺蒙.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5(25):22.
[2]史翠爱.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67.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