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著阅读到“名著越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西游记》的教学实践,提出“名著越读”概念,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阅读,尝试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引入名著教学。
关键词:文本解读;名著教学;读书方法指导
2015年起,笔者就探索将文本解读的方法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分享收获的名著阅读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由阅读这本名著跨越到阅读同类名著。
下面笔者以《你所不知道的西游》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反思,谈谈如何将名著阅读升格为“名著越读”。
一、引出未知,激发兴趣
孙绍振教授在谈语文教师时说,“他们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①在教学《西游记》名著导读课时,笔者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自以为是的已知者”。《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很多的经典情节都为学生们所熟知。但是学生获知的渠道多源于改编了的影视剧和简化的白话本,少有人阅读过原著——他们认为《西游记》无需再读。
没有阅读这个前提,任何的教学活动都无法继续。唯有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未知,甚至无知,才能让学生老老实实地阅读。
所以,笔者在导读时首先设计了“你所不知道的错——谁来挑担”的问题。教师播放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片段,提出问题:歌词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你知道师徒五人中平日里挑担的人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沙僧!”笔者适时展示原著中“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等片段,学生纷纷咋舌:原来他们一直自以为是的,竟然与原著相悖。
笔者再适时将激趣教学导入第二环节——“你所不知道的妖——奇葩黄狮精”。教师展示《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选段,选段中“妖王听说,即唤:‘小的们,取五两银子,打发他去。’”的描写让学生们皆惊愕不已:原来西游中还有这么一个要买肉来吃,还要给小贩管饭的一个奇葩妖怪!这就颠覆了学生原先“妖怪嗜血食人”的认识,让学生领略到作品突破人物脸谱化的妙笔,更让学生意识到认为《西游记》不值得再读的想法有多荒谬,激发了学生探寻“未知”的阅读兴趣,达到了“名著越读”的第一个阶段——激趣。
二、方法指导,引向深入
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方法指导。笔者依托教材《精读和跳读》,在精读的指导中拓展了多种文本解读的方法,以“比较阅读法”为主,辅以“多角度解读”“关键词还原和分析法”“批判性解读”等。
1.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可以与外部文本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差异,找到分析的切入口”②。这种方法易学易行。笔者设置了“你所不知道的佛——通天河惨案”专题,将通天河一难中观音未及梳妆仓皇出逃的狼狈形象与“五庄观救活人参果树”等情节中的庄严神圣形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发现,观音之所以狼狈是由于自己麾下的灵感大王作乱害人,而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对吃了陈家村18个童男童女的金鱼却毫无责罚,反而让一村老幼男女都跪在泥水里面磕头礼拜。这些与学生对观音菩萨的“已知”形象相悖的情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深入细致阅读的渴求,让学生触碰到《西游记》深刻的批判性和博大的人文关怀,开拓了学生的阅读深度。
在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也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如可以与《搜神记》《封神榜》《三遂平妖传》等同题材文本,或者与改编自原著的影视漫画作品进行比较。来开拓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多角度解读。笔者设计了“你所不知道的内涵——你言我语探主题”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进行个性化的多角度解读。从佛道相争、团队精神到励志成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有许多令人欣喜的见解。这样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极有帮助。
3.“关键詞还原和分析法”。“作品分析并不要求每一个部分用同样的力气加以分析,而是要抓住要害的词语,关键的词语。”③我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你所不知道的××(关键词)》。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关键词还原分析法”,如针对孙悟空看守蟠桃园的情节,给出关键词“桃子”与“套子”,这两词谐音且有着隐秘的联系,学生十分感兴趣。猴子爱吃桃子是常识,玉帝派遣悟空看守蟠桃园,个中意味十分值得玩味。“套子”又是太上老君捕获孙悟空的“金刚琢”的形状,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孙悟空也对“套子”一词慨叹:“怎么都是套子!”我们将套子解释为圈套,依托取经的始末阐述佛道之争,挖掘主题思想。而学生们也尝试通过分析“兵器”“动物性”等关键词,来撰写探究人物或主题的小论文,很多同学都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当然,此种阅读方法更适合那些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面上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
4.批判性解读。“批判性解读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批判,是对文本或别人解读中出现的谬误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作出批评。”④笔者安排了“你所不知道的模式——雷同重复?”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判性解读”的方法。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青牛精”和“牛魔王”、“刘洪”和“寇洪”相关情节,发现作品大致对称的情节结构,以此来批判网友认为《西游记》情节雷同的观点,让学生发现了小说情节结构的“未知”,也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学“法”,用“法”而读。学生读者意识觉醒了,阅读思维变得更活跃,超越了浅尝辄止的肤浅,超越了应试模式的僵硬,生成了具有个性与温度的阅读成果。这样的阅读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促使他们乐于阅读更多的名著,阅读时挖掘得更深,探寻得更新,眺望得更远,一次次超越已有的阅读水平,向更高层次跨越,实现“名著越读”。
【注释】
①孙绍振.名作细读[M].张少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6:1
②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3:14
③张水鱼.文本解读的智慧[M].金戈、李文忠.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10:65
④张水鱼.文本解读的智慧[M].金戈、李文忠.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10: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