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教改新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28-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它以语文智育为中心,渗透了德育与美育。多年来,许多人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总体而言,语文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如今还需要众多的人去总结新经验,纠偏补阙,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落后面貌。要大胆地探索语文教改的新路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提高思想素质,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教学无时不渗透着德育和美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超越同时代人的思想而流传千古,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激励无数后人。
  为了让学生时时警醒,我还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自制“座右铭”。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课后练习中讲到鲁迅小时候因迟到而在课桌右下方刻了一个“早”字的故事。学生对此讨论激烈,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制一张长“9cm、宽5cm”的“座右铭”。具体做法是:
  (1)针对自己的思想实际写一段名言警句和一位名人的名字。
  (2)寫出本班对手赛中的自己的学习对手的名字。
  (3)个人的学习目标。并针这个“座右铭”贴在课桌的右上方,让学生天天都想到自己所崇拜的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某种同化作用。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教师的负担也自然减轻了。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职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于一炉。有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摘抄的小报,在全班传阅交流。学生非常活跃,这样就扩大了他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量,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尤其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更应重视课堂教学,一节课只有那么45分钟,这45分钟好比吃正餐——而课后好比是吃副食——糕饼糖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在课堂上,因此,语文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施教之功在于如何引导、点拨、开窍。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时间。我的一般做法是一节课一般讲授20分钟,师生双边活动10分钟,作业15分钟。这种作法看起来是机械的,但事实上把学生放在首位。这样教学学生又怎么学不好知识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既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讲堂,也不能只是学生的自由操练场,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我曾多次观察过体育教师上课,体育教师有许多地方值得语文教师学习。我看体育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理论,而是讲点运动要领,教师作点示范,其余是学生自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若语文教学也像体育教师那样,学生的主动权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将更活跃,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传统的单向型直线往复为辐射型网络,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如讲《白杨礼赞》一文时,学生很难掌握象征的写作方法。我便采用点拨式教法,首先突破难点,牢牢抓住本体与象征体的关系,板书如下:
  本体 四个排比反问句过渡〖〗由形到神,由树到人  象征体
  (白杨树的描写)(抗日军民的赞美)
  通过点拨,学生变难为易,此课结束后下节课布置了几篇作文:《粉笔赞》、《赞高山松》、《小草的风格》。让大家选作一题。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又读了一篇我的下水作文《浠水大桥精神赞》,顿时学生兴趣大发,有的学生行动很快,一篇文章在一节课时间内一气呵成,而且质量相当不错。
  优化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语文水平实际去组织教学。一节课的三个阶段,始终要激发兴趣,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讲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我大胆地让学生走上讲台,一向被教师占领的讲台被学生占领后,学生积极性十分高涨,有个学生讲了一个幽默的投机者、善于机变的故事,我马上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研读课文,说出奥楚蔑洛夫声色变化的原因。——文章主题。教师一旁引导、订正、补充。这样教学收获大、效果好。
  三、结合实际,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1.了解学生,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新课程教学要求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全面认识、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如利用多媒体欣赏朗读及有关图片资料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直观感知体验后指导作文训练,布置学生了解广告语言和交际中的不规范用字用语现象;《皇帝的新装》、《充色龙》等课文教学重视角色朗读或配合有关活动排演成小戏剧,广泛组织开展讨论会、故事会、书法展览、自办墙报、钢笔小报等。教学手段、方法的新颖、灵活,能大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注重能力,淡化学生考试分数。
  新课标反对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要求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强化考试的导向、激励、反馈功能,因此,我们应恰当实施考试和检测,不以分数论学生、论成绩。例如,第三册报刊单元的成绩由试卷检测成绩和自办小报成绩组成;学期(年)语文成绩由试卷,平时作文、听说、书写习惯等成绩构成。当然,有的地区、学校取消分数,采用等级制评定学生成绩,对实施新课程也不元裨益。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多地方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尤其是一些诗歌很适合进行思维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阅读展开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比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于是,在师生的眼前,出现了白玉铺成的街道,彩虹搭起的长桥,彩霞做衣衫,星星做纽扣;袅袅的仙乐,缥缈的云雾,翩翩的仙女;牛郎织女手牵着手,幸福地漫步在飘溢着桂花芳香的街道上……正当学生陶醉在这美妙的景色中时,我提出了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得如此自由幸福?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诗人痛恨黑暗的旧社会,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训练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这样的诗歌教学,教师应注意发现诗文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4.加强课外阅读,重视写作。
  少写,只搞模式,背范文应考,都不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真本领,培养写作能力,必须重视积累。要积字、积词、积句、积文。而要积累这些知识,就需要大量阅读。
  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课堂上好像是体育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课外就好比是学生按教师所作的示范动作练习一样。为了使学生真正做到课外阅读,我便每天让学生课外阅读15分钟,这点时间是能承受得了的,具体作法是每人办一个阅读笔记本,按日期顺序作好笔记,内容一是写出阅读文题,二是写出大意,三是分析结构写作特色,四是摘抄优美词句、语段。通过这一活动,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刊物、杂志。一年下来,就读了三百余篇文章,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学生扩大了视野,知识便能互相渗透,写起作文来就很顺利。如根据物理学原理,我就出了一篇《要爱护地球》的文章。显然写这类文章是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目的。
  有的同学紧跟时代的脉搏,写出了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如李敏同学写的《我的奶奶》一文,文章十分曲折,采用先抑后扬写法,写出了奶奶为家庭失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忧虑,设法教育后人的美好品德。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不光要培养学生写作技巧,还需引导他们多读书,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有活泼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自身不懈探索,点燃学生心灵中上进的火花,并不断促其燃烧,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通过我们的率先努力,新课程的园地是一定会群花竞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