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从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泄露状况、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及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对十位高校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个人信息安全;深度访谈
  引言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如查阅资料、慕课学习或是网上购物及移动支付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运动手环等现代化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学生已经习惯和依赖从互联网络中获得信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来扩充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利用丰富的智能设备和海量的信息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颠覆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形式[1]。
  然而信息世界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频发的信息泄露、恶意程序攻击、黑客攻击以及钓鱼欺诈等事件不断增长。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公共WIFI存在漏洞,存在盗取用户端信息的风险;2015年斯诺登曝光轰动全球的“美国棱镜计划”;2018年, 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同样令世人震惊。真实的事例无不警示着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样也潜伏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各种信息泄露、恶意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是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十位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具有较高学历及信息素养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使得研究更具有代表性,选取了五位本科学历,五位硕士研究生学历,职业均为在校学生。为了排除性别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公平的选取了五位男性五位女性,年龄分布在18-35之间。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深度访谈法,对十名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试图从访谈资料中分析网络环境下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现状。笔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泄露状况、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及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设计访谈大纲,访谈大纲的设计以个人信息泄露状况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为核心,根据大致的研究方向与受访者互动交流,聆听受访者在生活中的经历及周边朋友的事例,在信息安全意识及信息安全教育两个方面,则采访受访者的感悟与建议。
  2 访谈内容分析
  2.1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学生遭受不良信息侵害及自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安全意识的普及迫在眉睫。通过此次的调查分析得出,高校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普遍较高,较重视个人信息。当谈及到个人信息环境时,受访的十位学生中,仅有一位认为比较安全,其余九位认为所处的信息环境不太安全。受訪者认为,网络是虚拟的而信息却是真实的,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只有树立全面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才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此外,在访谈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个人信息安全与否,涉及个人重大隐私安全,不单单是个人的财产受到损失,更是对个人名誉甚至是人权的严重侵害,对公民个人精神层面的骚扰,关乎个人的隐私。还有的受访者从国家层面,认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该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对人权保障的最好表现,宣传和普及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是国家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2 个人信息泄露状况
  十位受访者中,仅一名受访者表示其个人信息从未被泄露过,十位受访者身边的人都有被泄露的情况,其中包括QQ被盗、经常接到营销电话、电脑遭受木马或病毒攻击等。在访谈中,受访者谈到的信息泄露事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①网上购物。在收集的访谈记录里,谈及最多的就是网上购物时遭遇到的信息泄露。受访者称,在购物网站上网购时,浏览、购物痕迹会被利用;在网购的支付环节是受访者谈到信息泄露最严重的地方,有两位受访者都谈到自己朋友的支付宝账号被黑客盗取,支付宝内财产被取走的事例。最后,由于网购需要留下自己的住址等基本信息,信息透露后会有很多推销的电话,某位受访者讲述了自己在淘宝上购买到劣质衣服后卖家打电话威胁恐吓修改差评。②网页浏览。网络的开放性可能导致你的信息流向任何人手中,通过许多未知的渠道泄露,导致大家经常会接到许多的骚扰电话或者骚扰信息。一位受访者在网上通过手机号进行抽奖,随后不断收到推销电话的骚扰。当然也有计算机专业的受访者的信息保护意识较强,上网不保存密码,定期清除cookies,没有被黑客攻击电脑也没有中过毒,使用安全管家提示风险,很少有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
  2.3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80%的受访者经常在不同账号中使用同一个密码,70%的受访者从未或很少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而在自己的信息安全受到侵害后,没有一位选择报案或曝光,由此可见受访者虽然有强烈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十分不到位。
  笔者总结了受访者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所采取的相关措施:首先是在密码保护方面,如设置复杂密码,采用字母加数字再加特殊符号。不用生日、身份证号码设置密码。根据使用软件的保密级别设立不同的密码,定期更换银行卡等涉及支付操作的密码。如果相关网络提供相应服务,会设置密码提示问题、密码保护从而方便自己在密码被盗或者忘记密码时成功找回账号;经常清理缓存、历史记录及浏览器收集的Cookie信息。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不随意安装陌生软件、扫描二维码,在有安全保障的平台上下载。其次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上网,不轻易使用安全性不强的公共网络和网吧的网络,尽量不要使用人口密集的公共无线网络。在使用陌生电脑时不要点击自动保存密码,输入密码时尽量用虚拟键盘,登录账号后及时注销并且清除记录。   2.4 个人信息安全教育
  根据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在18 -30岁的网民占总上网人数的54.9%,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网民占总上网数的51.8%,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呈现上升的趋势[2]。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50%的受访者接受过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关注过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而对于我国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以及与其相关法律法规,所有的受访者均表示不了解,这反映了作为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保护法方面都知之甚少,可以预见该法律在我国公众中的地位及熟知程度。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改善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环境,培养高层次的信息安全人才;同时教育部和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尽快将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3 对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
  十位受访者均对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及意见。个人方面: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一旦信息被泄露,一定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此外养成绿色上网的习惯,做好本地加密将磁盘或文件加密,严防钓鱼软件,安全个人防火墙,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等;高校方面:首先在大学基础教学中开设信息安全教育的通识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够具备基礎的网络信息素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系统全面地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其次,大学期间通过开展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信息安全知识讲座等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方式,逐渐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大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最后,利用学校的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政府方面:致力于开发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借助新技术的力量,从技术上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关网络环境下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向国外发达国家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学习,加快立法脚步;加强对信息窃取、黑客攻击、钓鱼欺诈等网络违法案件的执法力度,大力打击网络犯罪的整治力度,进而营造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的网络环境;鼓励电商、企业等电子商务行业自觉维护用户信息安全,不泄露、不售卖用户信息,逐步形成良性的社会风尚[3]。
  参考文献
  [1] 李黎.Internet网上个人信息与防护[J].滁州学院学报,2004,(04): 102-104.
  [2] 罗冰眉.网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策略[J].现代情报.2003(11):25-27
  [3] 罗力.守护信息的笼门——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一项调查[J].社会观察,2013,(2):37-38.
  作者简介
  喻莉君,女;毕业院校: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图书馆学,学历:硕士,初级馆员,现就职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史,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理事会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