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本文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背景下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目的,提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機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用;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mechan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Talent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Liu Xiaoling Qin Fuzhen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ShandongQingdao 255427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major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udio of 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personnel.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production,study and research;electromechanical;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机电类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已逐渐成熟和完善。但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机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获得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特别地,毕业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因此改革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高校机电类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背景下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已掌握的经验或知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新想法、新思路、新主张的能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高校如何在现有政策支持下,发展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创立我国的创新体系,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符合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要求的人才。
  机电类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不论哪个企业想在当前社会上立足,创新能力都是必要的。因此,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创新能力要作为首位考虑。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要考虑的是,以满足当前社会对用人的要求。对于机电类专业这种工科专业,由于专业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因此对于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这类实验缺乏系统性、启发性和设计性,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有限。高校培养人才要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上,需要高校、企业、政府要互相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
  2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背景下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1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目的,探索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青岛黄海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机电类专业紧紧围绕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渐进式高级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产、教、研、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工程实践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研究的,要与企业密切联系,了解当前行业特点,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法。高校和企业合作,可通过在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形式,可在寒暑假期间,专业教师寻找相应的对口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素材,而且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考察,对行业当前的发展动态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同时对企业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依托企业项目,由企业为牵头组织单位,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保护的作用。高校可以采取横向课题的方式,同企业共同研究新课题、新项目。这种方式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效益提高了效率,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经验效益,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思路。为推进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水平,以科研项目为引导,通过合作政府、企业、高校起到各自的作用,发挥相应的资源优势,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2.2 提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何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助力,其中组建专业社团是较为便捷的途径。机电类专业社团通过举办讲座、成果展示,校內服务等形式,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了专业热情。机电类专业社团校内服务,例如为校内师生维修电脑等服务,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还为该专业在校内的影响力大为提高。为激发我院创新创业活力,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众创空间基地,将实验室升级改造建立众创空间,由机器人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3D动力工作室、机电创新工作室、锐创工作室和E2M智能控制工作室等六个工作室组成。
  本专业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1)基本实验技能:金工实习、电子工艺、科技创新技能训练及开放性实验等。(2)专业实验技能: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验、开放性实验等。(3)综合设计能力:专业课程设计。(4)应用创新能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
  2.3 架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与特色各层次,架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密切把握行业前沿,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合作+高校科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可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要加以改进,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每门课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与项目介绍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解释和讨论,微课相结合。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重在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化兴趣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这一节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然后通过例题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虽然内容不是很复杂,但如果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讲解,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现阶段较为流行的真人秀闯关节目为切入点,设计一个裁判电路,通过与生活相贴近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一环扣一环的将电路的设计过程依次引导学生们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相信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法,用学生较为熟知的电路作为切入点,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修改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大多数科目还采用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性判断,新的考试方式是将整个学习过程都纳入考核评价中,即过程性考核。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门课程对于大多数的工科生来说,是属于较难的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依次讲解各个原理,基本上全班有一大半的学生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前几章相对来说较简单的一些内容,通过提前将教学设计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课下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在课上展示学习成果。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好得多。
  对于课程体系,可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教育平台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分层覆盖,递进式的培养创新人才。
  3 结语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引领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如何让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大环境下脱颖而出,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是各高校需要突破的难题。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对高校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途径。在国家、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下,通过生产、教育、科研的协同创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并且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修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企业的协同培养,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敏,詹国兵.基于社团、竞赛、精英班和创客教育的分层递进式的机电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44(04):151-152+156.
  [2]申远,刘栋材,李大创,陈明生.合肥师范学院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3):45-46.
  [3]陆叶.基于“仿、赛、做”与机器人创新的教学实践探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8,31(01):173-175.
  [4]严琳.“人工智能+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8(40):51-52.
  [5]孙凤,刘晓军,赵义明,刘晓.第二课堂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中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150-152.
  [6]倪自银.融合·贯通·协同: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盐城工学院机电类专业为实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81-85.
  [7]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