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目标的达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发展,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意识到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重视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素质教学
  【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达成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872。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02-01
  一、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自身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效,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加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在写作内容与日常生活严重的偏离,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出现写作能力低下等问题。所以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围普遍比较狭窄
  小学阶段是学生真正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量正在快速增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说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黄金时期。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以及写作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受到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网络游戏等娱乐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以及写作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自己课堂阅读作学习,从而影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分离,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的语文阅读及课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阅读和课文教学,这两项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却被语文老师硬生生的给分隔开来,小学生在写作中,不能够利用阅读学习中所学到的阅读素材,并有针对性的对阅读素材进行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无法对阅读素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和课文教学不能够相互融合。
  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构建阅读教学的建议
  1.应用信息化技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尝试性的创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进行小学阶段语文课文教学中,在进行风景的描述课文教学中,老师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风景的阅读素材,在互联网上查找与阅读素材相对应的视频素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在多媒体播放展示的间隙,老师对阅读素材中所用到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对于阅读素材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模仿学习,从而通过阅读的相互融合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同时加强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素材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作文写作索材的积累
  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需要通过丰富小学生的阅读,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大脑中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可以选用,提高作文写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的语文阅读中,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这篇文章,老师加强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历史以及历史过程中的变迁进行讲解,同时,引入一些宋庆龄先生在祖国存亡时刻的一些伟大的爱国壮举,加强爱国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先生,了解在当时的战争年代,老一辈的革命家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伟大的革命家对于祖国的爱国热情,从而在不断的讲解中加强学生对于爱国素材的理解与记忆,从而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总结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蔡绍德.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7)
  [2]刘雪影.强化学生写作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