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制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制图课程是土木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时学分大幅度缩减的背景下,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授课效率,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工程制图”“实践动手制作实体模型”“Auto-CAD”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不断地了解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制图课程;体系;多维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3-01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5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制图课程体系教学现状
  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画法几何、组合体、建筑形体表达方法、轴测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装修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等。其中,组合体和建筑形体表达方法部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部分的内容没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工程实例,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工程制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因此高校一般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第三学期开设建筑CAD课程。工程制图课程与CAD课程没能很好地衔接融合,影响学生建筑施工图绘制能力的提升。建筑CAD课程是工程制图的延续,孤立地开设工程制图课程,使得该课程基本没有体现真正的实效性,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制图相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种工程制图教材配套的习题集题目陈旧、雷同,无新例题更新。题目难度和深度与我院所授课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太相符,使得课后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不能很好地辅助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建筑施工图的例题缺乏,急需一本实用性强的习题集用于教学。
  课程设计环节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践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炼,并且灵活运用。但是目前制图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之时,学生还没有学习建筑CAD,因此课程设计多年来运用手绘完成。手绘工作量较大,实用性不强,且在建筑CAD课程开设后,无相应的实践练习机会,学生的工程制图课程和建筑CAD课程相对孤立,没能很好地有效结合,影响后续其他课程设计或是毕业设计图纸质量。
  三、琴岛学院土木工程系制图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措施
  琴岛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度的压缩,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这就需要在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实行多维度教学,将工程制图与建筑CAD合并教学
  以往的工程制图课程和建筑CAD课程开设在不同的学期,致使授课质量不佳。因此在改革中将工程制图与建筑CAD合并教学,进行多维度的授课方式。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主导,有效整合工程制图、AutoCAD、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等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通过“理论指导一模型制作一CAD绘图”路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高质量目标的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改变课后作业形式
  传统作业的形式是在习题册中完成绘制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想象形体的空间造型。此种方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空间思维、空间分析能力,大批学生完成作业有难度,即使正确完成作业,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后作业环节,增加模型制作任务。在班级划分学习小组,根据习题册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然后CAD绘制投影图,是传统作业形式的逆过程实施,真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形体感官性,增加制图作业的趣味性,使得制图课程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合理、科学的分配理论课教学与CAD电脑上机的时间
  由于AutoCAD的教学内容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合并完成,这样,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将压缩较多,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顺序,重新选择课程内容,设置有效的教学和上机环节,突出这两种制图教学的联系,注重学科的相互渗透,从而不断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工程制图课程与建筑CAD课程合并教学,教学周期安排为两个学期共32周进行,其中第一学期48学时,第二学期64学时,总共112学时。第一学期每星期3节课,其中2节理论课,1节上机课。
  第二学期每星期4节课,其中前6周全部理论课,讲解建筑形体的表达方式。后面的8周采用每周2节理论课,2节上机课的形式进行授课。理论课讲解建筑施工图的表达方法,上机课则应学会施工图的识读、绘制及各种尺寸的标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两周全部为CAD上机课程,进行集中训练,扎实掌握建筑CAD软件的运用。
  如此有效地进行课程结合授课方式,也为后续的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进行提供了保障,可以打破原来的手绘进行课程设计的局限性。以往的手绘课程设计图纸,由于绘图的效率较低,只能绘制建筑物的部分平面图和立面图,致使学习不够系统性,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采用建筑CAD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完成整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详图等,并且进行图纸的打印,切实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琴岛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进行的改革的原则是“弱理论,强应用”。琴岛学院的学生层次属于三本,这就区别于一本和二本高校,同时与高职技术学院等也存在较大不同。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可以培养成研究型人才,高职技术学院的学生可以培养成技术型人才,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式介于两者之间,应培养成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實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因此应适当缩减枯燥的理论知识,加大实践应用内容的教学课时比例。按照“理论基础服务于专业制图”的准绳适当删减画法几何知识。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实践应用上,突出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识图和绘制,增加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标注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制图功底。
  学分制改革即将全面铺开进行,在学分制改革模式下,学生有选课权,给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及授课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令自己的课程更加具备吸引力,这就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总课时划分为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两种。在理论课堂中讲授制图理论等相关知识,在实践课堂中进行手工绘图和建筑CAD绘图的操作。制图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只有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编制实用性较强的配套习题集
  制图课程的教材都会配备相应的习题集,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会发现习题的难度和教学的深度不相符,致使课堂习题不能很好地辅助完成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编制练习题目,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要点。组织编写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工程制图习题集,习题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画法几何部分,专业制图部分和立体模型制作部分。画法几何部分的题目主要有投影的知识、点线面的知识和基本形体的投影知识等。专业制图部分的题目主要有制图国标、剖面图、断面图和建筑施工图。在此部分尤其是增加施工图的内容,编制与实际工程相关的一套或是两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同时此部分的内容也作为建筑CAD的练习题目。模型制作部分的习题主要有基本形体的投影图、屋面结构投影图和较为简单的建筑施工图。
  (六)改变考核形式
  完善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制图课程的考核主要依据是闭卷考试。此种考核方式比较片面,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善于理论知识,有的学生擅于实践操作,因此考核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结合以上课程合并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的改革变化,考核方式调整为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工程制图闭卷考试、模型制作、CAD上机和平时上课表现四方面。要培养应用型和创造性人才,必须给予学生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以及应用的表达机会。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促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评价。
  四、结语
  本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的过程。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土木工程系学生在工程制图的学习方面能更加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实践性,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通过整合和提炼授课内容,能够更好地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