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教学环境下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个性化英语能力是我国近年来教改推行的方向,它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形成具有个体特色的英语学习能力。但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是在正式的班级中开展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主要以班级为对象,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开展学习,他们的课堂学习方式较被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展现个性学习特点的机会较少,教师难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和问题,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因此难以形成。实现班级教学与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优势结合,让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在班级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环境;班级;个性化英语能力;优势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7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7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英语学科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在班级教学环境下,每个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同,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无疑是不利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是一种能动的学习能力,不仅包含学生的英语知识习得能力或英语应试能力,更指学生将自我个性发展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能力,是一种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能力,也是适应我国英语学科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理想能力。个性化英语能力可激发个体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终生学习的英语能力,丰富文化知识,拓展思维角度,完善情感价值观。叶砾指出“个性化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更健康、能力更突出、知识更全面、人格更完整”。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班级教学制仍是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教学环境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面临诸多困难。
  一、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多重阻力
  在班级制的教学环境下,班级教学面向全体与个性化英语能力面向个体的两种导向截然不同,同时来自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不同要求也使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面临多重困难。
  (一)教师的课堂注意力主要在整体而非个体,“无暇”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
  班级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并非以个体学生为中心,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整个班级上。据调查,“某些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学校,因为教学资源相对集中,在一些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班级人数甚至会超过80人”。巨大的班级规模极易让教师将注意力随时集中在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对教师培养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形成了阻力。
  (二)教师主导的英语课堂环境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是传统的课堂模式,英语课堂也不例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组织并主导着课堂的几乎一切活动。近年来,教育系统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全人教育等都在大声疾呼打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但据实效而言,这些改革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上,实际的教学行为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的课堂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个体特点,创造性和个体需求鲜有展示的机会。教师自顾自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安排学习,难以发展出具有个性化的英语能力。
  (三)教学任务的压力让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班级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由自己决定,而得遵从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安排。多数学校要求教学任务和进度保持与应试的教学大纲一致,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还会被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这样的硬性要求和压力让教师把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视为首要任务,即使部分教师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而且紧迫的时间难以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英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教材内容跟不上学生的心智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兴趣
  我国的英语教材内容简单,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如初中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My Name Is Gi-na”,主要的内容是“What is your name”和“My nalqle is…”这两个句型。这样的内容难度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而非初一学生的心智水平。初中学生的普遍年龄是12-15岁。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亚杰指出,12-15岁的学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而我国的英语教材设计却忽视了这样的心智发展水平,即使到了高年级,教材内容依然落后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How Can We Become GoodLearners”,该单元最长的文章字数不足150词,且以适应小学生心智表达的简单句为主,全文均为具体描述,没有任何抽象思维的体现。对于已具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材内容难以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难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英语能力。
  (五)传统教学重知识本位与应试教育,轻个性化英语能力
  目前的英语教育改革强调要改变知识本位与应试教育的观念,强调培养知识与技能,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然而,在现实中,应试教育这一硬性评价手段仍是学生升人优质学校的最主要标准。在家长的高期望,学校的高要求之下,英语教师的教学被迫以知识本位与应试教育为主,教学方法仍以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评价仍以学生在重大考试中的分数为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损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个体特点,其结果是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日益被动,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没有实施的空间。   二、班级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目前的班级制教学模式从多方面阻碍了学生个『生化英语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创建寓教于乐的班级教学环境
  传统的“师道尊严”为主导的教学氛围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即使有想法也因担心冒犯教师而不敢表达。个性化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得到最优开发和发展。
  首先,教育制度的改革应落到实处,教育政策与教育考核手段应保持一致。从早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再到我国近年的素质教育,全人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理论,都体现了教育的发展要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英语教育也不例外。培养“人”的英语教育要求学校真正理解教育精神,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制定适合个性化英语能力发展的措施。
  尽管近年的改革都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培养,但学生的考核方式却没有相应的变化,学生最终还是要参加以知识考查为主的考试。在这样的形势下,教改只能流于形式,各级学校仍然会为了提高升学率,而继续采用以知识学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有时以一种生硬的方式被插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当考查手段中能体现出对能力的考查时,学校和教师才能真正放手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学生的英语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因此,要让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教育政策为后盾。
  其次,在课堂上,肩负学生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人是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英语教师应转变对学生的观念,不应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教师需了解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终身受用的英语学习技能。学生是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对象,也是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主体。“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学习”。学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如学生喜欢绘画,则可以关注绘画方面的英语,阅读关于绘画的英语杂志,收看关于绘画的英语新闻和英语节目,这样既发展了兴趣,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化英语学习能力,实现了寓教于乐。
  再次,英语教师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寓教于乐的英语教学环境并非仅仅沉浸于“乐”,教师要明确其实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到对班级情绪的合理把控,更要设计好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因无“乐”而产生的冷场和沉默。应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并提前设计好应对课堂冷场,沉默的解决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过度情绪,如过度兴奋或长时间沉默等,要能提前想好化解之策,以保证“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和“乐从中来”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与学生心智发展相一致的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材普遍落后于学生心智发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也跟不上学生的心智发展。因此,首先应改革教材,并调整教学活动,使之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相一致。具体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研究各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确定教材的基本内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智力特点,应通过多种科学的心智测试确定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教材的编订应与学生的心智发展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诱发学生认知的冲动。“埃里克森认为根据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能力,个性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教材和教学活动都应设置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和危机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入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发展个性化英语能力。
  第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英语能力的培养。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展示能力的机会,个性化英语能力的发展因此被压抑。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智和兴趣特点,教师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利于个性化英语能力的培养。比如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约30分钟的特点,一节课可安排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结合他们以具体思维为主的模式,教学方法可以情境化教学为主。“情境式教学是以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以情境作为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认知、思维形态等”的新型教育模式。如在学习关于礼貌用语的时候,教师先介绍基本的礼貌用语“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good evening”和它们的应答语。然后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下以表演的方式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教师从全程的单向讲解中解放了出来,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主动展现个性能力的机会增多,发掘了他们的个性,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教师从这些活动中可观察到学生的长处和潜能,在以后的课堂活动和课外任务中加以针对性发掘,也就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能力。
  第三,将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结合起来,反对知识割裂式的英语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以应试为目标,英语知识被分裂为与题型相对应的独立部分:发音,词汇,句子,篇章阅读和写作。为了在各项考题中获得高分,英语教学的步骤一般为:单词发音和词义学习,课文学习,练题和讲解。各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内在联系,学生单词记得多不代表课文理解能力强,也不代表做题效果好。研究那些英语学得出色的人物,如著名语言学家林语堂认为,“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薄冰说到,“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我将多看故事多看画,多听句子多唱歌”。从两位专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口语水平会影响到其他英语水平,多看多聽多唱并非死记硬背,也就更加印证了英语学习不是肢解式学习,而是整体式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分裂式学习方法,可将传统的教学步骤调整为:情境导入,小组讨论或者个人思考,课文引入,主题讨论,习题练习。针对每一个环节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自然地给予针对性的讲解,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紧密而自然。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以分裂式的方式学习,适应了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利于英语个性化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仅有应试一种方式,不能覆盖个性化英语能力的内涵。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是多元的,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评价手段也应该相应地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指评价的手段不应只有书面考试,还应适当地加入适应他们个性化能力的测试,如口试,创作,演讲,表演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指考查不应只测试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还应体现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思维能力,常识能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等。
  三、结语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针对目前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困难,各级学校要改进传统的英语班级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之与个性化英语能力培养的方法相结合,将两者的优势最大化,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最大化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