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感主要表现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计算中的数感
  当前的计算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对学生数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计算中,数感好的学生能在数与数之间建立很多联系,有了这种联系,在计算时就能表现出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数感的培养能增强计算能力,使学生计算的方法不再单一,过程不再模式化,计算的方法更加多样,思路更加新颖。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教師在计算教学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如计算的正确率、竖式的熟练程度和书写格式的规范等,往往非常注重学生程序化计算能力的培养。程序化的计算不仅包括大量的竖式计算,也包括一些公式和口诀。程序化计算有固定的计算步骤,学生即使不理解背后的原理,依葫芦画瓢,也能算对,这样的计算是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学生每次的练习都只是进行程序上的简单重复,练习的作用仅仅只是提高程序的熟练程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价值。而且这种机械性的重复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懒惰,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积极态度和在学习观察中提升理解力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三、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策略
  1.在情境中进行运算。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借助具象的事物或场景,在情境中进行运算。学生思维有了可依托的场景,就有了各种创造性的可能。年龄越小的学生,数学能力发展越慢的学生,情境对其计算就越重要。
  2.弄清概念,理解算理。在学运算时,概念是根本,学生只有清楚概念,对一切变化才能了然与胸;算理是关键,算理清楚了,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和多变性才能生发,计算过程也就更简单和有趣。让学生弄清概念、理解算理,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推迟程序化计算的训练。前面提到的竖式、计算口诀等都属于程序化计算的方法。推迟程序化计算是因为经过程序化计算的重复训练后,学生易形成思维隋性,缺乏积极探索各种计算策略和方法的动力。这种思维惰性一旦产生,要改变就会很困难。在学习程序化计算前,教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讨和研究计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有助于学生真正弄清概念、理解算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会有促进作用。
  4.鼓励学生多说。学生需要在以他们自己的思维活动为主的对话中学习。这种对话式的学习环境会促进他们主动地寻找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在对话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应该知道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思维水平的发展依赖于学生自己的积累。所以,学生任何自主的思维过程都是有价值的,教师都应该鼓励。
  5.鼓励心算和估算。经常使用心算要求学生去考虑计算策略的选择,计算策略的选择过程就会要求学生不断地对数进行重组。这个重组的过程刺激学生不停地思索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而学生数感的强弱根本就在于数与数之间联系的多与少。这种心算的练习将会加强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数感培养来说,估算也很重要。估算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反映学生对情境中数的范围与数量的大致理解。通过生活中的估算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会大大增强,而在运用估算的过程中数感也会得到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