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因此,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强烈的感悟能力,并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数感又定义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可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89-01
  一、通过生活体验从中启蒙数感
  在数学课上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的,也是数学与生活的描述。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去游乐场的情景吗?游乐场里有同学们喜欢的滑滑梯,旋转木马……”学生的童心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展示游乐场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游乐场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开始数:1个滑滑梯,2个旋转木马……等,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室外,数一数教学楼门前有几盆花,操场里有几条长椅等,使学生对2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这些情境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数感。
  二、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数感、在操作中发展数感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体验和发展数感。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动手做钟面,在课堂上让学生拨钟面上的时间、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认、说钟面上的时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获取和培养数感。
  三、通过激发兴趣,感悟数感
  在教学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实践,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事先说出任何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拿出剪好的三角形,采取四人合作,先让他们量一量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再让他们把剪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此时同学们发现,不管是量还是拼,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的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四、现实问题数学化,升华学生的数感
  “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導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升华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时,我针对我们班的很多家长都是个体户这一情况,课前我利用家长信息,让学生帮我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和我的朋友合伙做买卖,盈利6万元,当时,我投资4万元,我的朋友投资8万元,该怎么分这6万元,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吗?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引导,发现学生解决问题时, 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 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升华了数感。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本的教学内容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我们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3]《教学与发展》(前苏联)赞可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