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班化模式下班级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一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一定面临着比普通高中更多的困难,在中职校园中,班级管理会更加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以及今后的就业工作。作为现代化教育的管理新理念的小班化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文章主要对人数较少的办公室文员专业的小班化管理进行相应的探讨,以寻找到更好、更合适、更符合中职校园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方式。
  关键词:小班化;班级管理;定位;学生
  小班化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缩小班级规模试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推崇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式。各个国家对于小班化管理,小班化教育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或概念,而在我们国家,给予小班化管理,小班化教育的定义则是在减少班级规模的基础之上,以青少年学生个性及各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目的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这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则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进行相应的改革。
  下面,我将围绕小班化模式下的办公室文员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落实小班化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2014级办公室文员班的班主任,办公室文员班初始人数19人,经过各种原因的退学后,在中职校二年级人数为13人。在任办公室文员班主任期间,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过分安于现状,缺少自主发展以及竞争意识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仅仅只有13人。各个同学之间非常熟悉,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以及校园整体氛围的影响,班级内部气氛轻松。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过度舒适且松懈,易满足于当前的竞争对象与学习成绩,同时,在仅有十几人的小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圈子以及相应的竞争圈子受到局限,很难从其他的学生身上获取经验以及优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集体。
  2、对班主任定位的错误认识
  从我个人作为班主任的角度而言,在小集体小班级进行管理时,容易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管理工作出现相应的偏差。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成绩较好、个性较为突出或者是某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班内个性不突出,比较安静的学生。另外,作为中职校园里的班主任,不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日常生活中,通常身兼多重角色,所以在日常生活的交流或者是问题的解决中,过度注重班主任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自我展示机会。
  面对中职校园里,学生与学生之间风格的迥异,能力的高低以及个性上的张扬,同时结合小班化教育管理的理念——为每个学生的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和机会。所以,针对小班化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结合我实际管理工作的情况,我做了如下的改进:
  1、重新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考虑班级人数以及规模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在班级管理时,要做到区别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班级管理,不能过分强调“我”“班主任”,而是应该将学生放在重点主导的位置,强调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观能动行。小班化建育倡导“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公平”等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应避免出现只关注特殊学生,忽视听话以及个性不明顯的学生这种不均衡,应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如细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家庭背景、性格、学习状况等,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态度的一个改善;另外,也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中职校园因为本身学习氛围相对比较轻松,学生在日常生活与课堂当中可能会面临到一些与普通高中学生更加琐碎更加生活的事情或情况,作为学生的最强辅助以及最亲密的“大朋友”,学生可以寻求一定的帮助以求解决,因而能够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2、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著名教育家曾言:世界能够如此多彩,在于每个人个性的充分表现。小班化的管理方式,首先是能够使我们更加迅速的熟悉并且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发展。所以,在班级管理上,应当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班级的规章制度,管理守则等等都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另外,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个性发展,但这种注重并不是随性所欲,不受控的发展。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中职校园生活,应当更加鼓励其向课堂外进行开展,如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相应的校园活动——知识竞赛、校园歌手、趣味运动会等等。
  作为入职不算久的一名教师,虽然已经带了两届的学生,但班级管理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班级管理是一件复杂且繁杂的一件事情,只有不断的去了解,去观察,去研究,才能更好的进行班级的管理,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花.浅谈“小班化”班级管理[J].吉林教育.2014
  [2]王夏.小班化教学的若干思考[J].广东科技.2013年16期
  [3]吴虹.小班化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4]翟艳荣.小班化的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做法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8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