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重视的是交流和协作,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突显。尤其是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口语是他们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来看,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口语障碍与口语教学中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本文将借鉴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立足于教学现状,分析未来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对策,让学生脱离传统教学的桎梏,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最终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2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87-04
  知识经济时代下,英语的市场价值得到体现,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语种。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偏向于考试成绩与四六级的通过率,导致许多学生在书面、写作能力上比较突出,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却无法很好地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无法利用英语进行会话。面对这一形势,教育工作者们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将传统的理解能力培养过渡到现阶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从某种意义上看,语言的表达比说、写的难度更大,它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心理障碍
  以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心理障碍,即他们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是“说”。口语表达技能是影响现阶段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除了部分客观原因之外,主要的原因仍然在于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后续的调查和访问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这种性格方面的因素即性格焦虑。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担心教师的指责与同学的讥笑,即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不良情绪,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二)思路不明确
  思路不明确即他们的口头表达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在英语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存储一定量的信息,并通过信息进行表达,然后进行组合和规划。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他们在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思维受限,尤其是遇到一些生词的时候,他们无法判断自己需要说的词汇和内容,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理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的思想。口语技能不熟练,也是思路不明确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缺乏课堂计划
  口语教学问题从根源上看,仍然是教学计划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具体来看,口语教学的正常开展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研究、课堂教学开展与课后评估等几个阶段,而课堂教学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唯一场所。然而在口语课堂教学计划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明确课堂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展开各项工作,教师的内容讲解也应该围绕课堂计划而展开。但是很多大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口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和分析教学策略,导致在课前准备中缺乏针对性吗,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缺少语言输入和语言交流的前提下,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缺乏互动沟通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交流和沟通,并从中产生交互作用,激发口语教学的潜在价值,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要求。换言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往往占据了课堂的主要地位,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都缺乏互动与合作,学生也无法从思维的角度激发对于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与乐趣,让口语教学最终陷入僵局。
  (三)忽视自主能力培养
  任何形式的英语学习都需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意识来进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合作互动能力开展的基础。在当前的口语教学环境当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交际主动性却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实际上,很多教师仍然受限于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仍然呈现出被动接受的形式。在本次研究中,也对教师进行了私下交流,很多教师也表示口语课收效甚微的原因在于无法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
  (四)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口语教学虽然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教学目的,但目前口语课的绝大多数时间仍然花在对基础单词、句型、语法的讲解上,然后配合一些简单的联系便结束一堂课程。大学生习惯的是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于这种传统单调且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即便学生对口语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大学课堂的学习形式仍然与高中无异,这种枯燥的课程教学方案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构建语言的创造力也受到影响,最终在课堂中将学习热情消磨殆尽。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尤其是通过练习和实践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和相关信息,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炼,并将其内容进行深化,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交际过程。从其自身的特点来看,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主体化原则
  主体化原则即在明确教学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口语课堂需要主动开口交流,学生无疑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参与者。相反,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负责将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和规划,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教材内容,这些都是口语教学的辅助性内容,关键点仍然在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英语口语与其他学科内容不同,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并非我国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风俗、文化的内容,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必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因此,在遵循主体化原则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该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出具有吸引力与价值的口语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判应该是基于学生能否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即能否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主体化原则之下,口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才能够有效体现,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系统性原则
  大学四六级口试试点的成功推广,也让口语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逐渐地被人们所认知。但是在缺乏系统性的口语训练内容的前提下,口语教学也无法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际上,很多教师对于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材料缺乏规划,甚至利用一般阅读材料进行讲解,无论是在句式特征还是语法结构上都不适合。口语训练的内容应该具备系统化,但并非拘泥于形式,口语的句式结构相对简单,却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深度和广度。换言之,口语并不等同于书面英语,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高中阶段,训练的内容侧重点在于书面英语知识,但如何轻松自如地利用英语进行语言输出,用交流来表达感想,也成为了评判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准。所以,在缺乏系统化训练的前提下,大学生无法掌握良好的口语技能,甚至会进入传统书面技能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他们会试图利用书面语中的结构和句式来表达口语内容,结果必然不符合要求,不仅生硬、缺乏技巧,也无法让人快速理解。
  另一方面,口语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有序规划上,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第一阶段是基础内容的训练,包括单词的发音、语调训练;第二阶段即过渡训练,从简单的日常交流入手,强化交流技巧,尽量流畅地使用一些句式与特殊用语;第三阶段则重点培养交际能力,在某个论点或事物的基础之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用英语进行说明和讨论,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虽然学生会因为个人能力差异受到训练内容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有效学习,但从功能性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逐步完善与建立口语系统性要求,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英语素养,避免陷入盲目学习的误区。
  (三)实用性要求
  实用性要求即明确口语练习与口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口语的作用在于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便是再漂亮的语言,在合适的场合无法发挥作用,不仅无法满足交流的目的,还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价值。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的是语言习惯,而不是单纯地进行内容联系。语法的瑕疵不影响正常交流,但语言使用的规则却是不可逾越的雷区。换言之,口语课程教学应该有计划性地进行文化知识与社会背景内容的讲解,即让学生了解在什么场合下能够使用什么交流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通过电影、视频等可以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以情境来营造语言环境,并让学生从感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英语剧本,了解剧本台词中体现的社会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必要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明确语言实用性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四)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顾名思义,即明确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产生疑惑,自己在语言交流中是否犯了语法错误,是否发音标准等。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英语的口语教学与交流沟通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格式要求,产生语法错误实际上是语言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即便是两个中国人用中文交流,也会出现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所以,学生口语能力和口语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如何纠正错误,而在于能否正常地保持交流能力。交际过程中的一些简单错误可以被忽略,比起过分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沟通过程中的流畅程度反而能更好地表达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目的性原则,如果学生正在通过语言进行交谈沟通,教师可以在不打断的前提下先进行聆听,否则会中断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再针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描述,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紧张。换言之,对学生的鼓励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学生能够大胆实践、大胆交流时,才能从日常行为中学会自我纠正,随着语言学习内容的深入来正确地分析语言现象,教师也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导入
  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导人工作中,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在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课程导入方法。具体来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交际目标,二是语言目标,前者是学生在口语教学中所需要满足的基本能力要求;而后者则是学生需要利用到的一些交际基本内容。在向学生描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便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最有效的判断,理解自己在交流方面的差距、缺陷,带着责任感去强化口语学习的有效性。当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工作的展开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判断,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大学生在理解能力上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也适应在接近现实交流的环境下进行互动学习,喜欢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希望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语言沟通中获得乐趣。相比较而言,时间期限、句式要求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导入课程内容是可以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描述与主题相关的短语、句式,并创设教学情境,为顺利授课提供基础性条件。
  (二)课堂互动与评价反馈
  课堂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应该具备功能性的要求。换言之,教学互动模式的选择需要贴近教学目标,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一堂成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利用语言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所有学生进行组别划分,让学生能够有相互沟通的条件和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年龄、知识水平与社会经验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的整体需求和趋向性有共同点。当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时,他们可以分工合作,按要求完成,无论布置的任务是角色扮演还是两人互动,都可以从稳定的练习模式中培养技巧和能力,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知识結构。
  例如,辩论就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互动模式,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对于某一主题的表达和语言逻辑能力,包括在某个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虽然在辩论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语法错误,但是在不影响主要目标与活动进程的前提下,教师不必过分纠正,在辩论结束后再进行评价反馈,对存在缺陷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
  (三)促进交际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口语教学策略
  学生的口语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交际能力,二是文化素养。而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工作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培养交流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中,通过各种类型的口语训练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选择最有效、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以汉语表达为例,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并不会长时间保持主要内容的说明,会加入一些“嗯”“话说”“那什么”之类的插入语与口头语,这一语言规律在英语中同样适用,一些例如“well”“by me way”“as you see”的补白词同样可以作为交际能力提升的主要参考内容,在合理使用与注意频率的前提下,可以让表达变得更加合理。为了让交际工作顺利进行,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情感态度来进行响应,使用肢体语言等模式来培养口语学习策略的基本方式。
  而文化导入的内容也在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使用时的语言习惯。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当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也在词汇中有所体现,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某些专业名词、比喻、俗语等也体现出了重要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文化导入,注重话题选择、话语组织、语言顺序、连贯方式等,这些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都有所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转变,口语能力也成为了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中的重点。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口语能力的培养与口语教学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基于学生主体、学习环境还是教师主体来说,都应该在相关理论基础下重视教学实践,才能强化交际能力,提升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从实践中促进能力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