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指齐用力,习惯成自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体现。近年来,我校依托市级课题《民办学校养成教育“双十条”实践研究》,立足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小习惯,致力于学校德育工作知行合一的大文章,一步一步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推向深入,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风貌。
  一、一面旗帜明方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习惯教育专家关鸿羽也曾说到:“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砣子,再改变就困难了。”可见, 少年儿童时期是接受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正如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必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我校建校十五年来,基于基础教育“童蒙养正”的特殊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校训和“六年正影响、一生正能量”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致力于“蒙正”文化的整体构建,形成了“养德性、育正心,养学力、育正知,养体魄、育正体,养兴趣、育正性,养习惯、育正行”的课程体系,确定了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品牌构建的重要渠道,并于2016年申报市级德育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形成了“一面旗帜明方向、师生同行互促进、三方共管各有责、四则运算慧融合、五点连线共搭桥”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皆铸魂”的教育追求。
  二、师生同行互促进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要唤醒教师的自律意识、自省意识和示范意识,只有在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根本目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制定《启明学校教师行动宣言》和《启明学校教师行为规范细则》了一系制度,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启明教师”“启明学校教师梯队发展方案”等活动,修师德,导师行,强师能,正师风,以精细的管理规范人,以人文的制度发展人,使教师的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同时,我们还将向学生提出的养成教育“双十条”从教师层面拔高要求,模范践行。在学校提出的发展口号 “六年正影响,一生正能量”中,前半句“六年正影响”就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三、三方共管各有责
  学校建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三者分工合作,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道德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进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时常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监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编印了《启明学校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手册》,将“双十条”按低、中、高三个学段设定梯度要求,在学校层面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明确具体标准,通过师生自评、互评,做好学生在校的日常评价,而学生居家的养成教育情况评价则每月由家长在评价手册上进行评价说明。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则通过第三方跟踪了解,比如校车路队情况,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的表现等,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检验的养成教育模式。
  四、四则运算慧融合
  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利用“知情意行”辅导模式提高养成教育工作有效性。我校养成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尤其不完善甚至缺失,所以,在制定措施、活动时,科学分析学生的“知”“情”“意”状况,利用行为模式,开展相关辅导(创造或强化“知”“情”“意”条件),就能提高行为的水平(实践的有效性)。以下以“习惯月”为例,阐明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一是为“好习惯”创“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注重精神上的诱发与激励和物质上的建立激励,为“好习惯”创“意”,让学生发自内心:“我希望养成好习惯” 。二是為“好习惯”创“情”。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活动的环境,为“好习惯”创“情”,让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到活动的挑战、压力和完成的快乐,激发“我必须加入班级习惯月的行列,与班级同进步”的情感。三是为“好习惯”明“知”。“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与环境、人的思想、活动目标等具体实际相一致的时候才具有指导意义和落实性。
  五、五点连线巧搭桥
  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力求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提要求时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一是低一点:低起点,固本强基,即教育要从小学生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例如,小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教他们怎样坐、怎样站、怎样吃饭、怎样洗手、怎样听课和怎样回答问题等。二是小一点:小坡度,由易到难,即教育要求的坡度要小。在小学生学习《轻声》一课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如何轻声说话等内容,教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有人生病或睡觉也要“轻声”;“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吵吵闹闹,妨碍他人。三是近一点:看身边,由己及人。例如,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服务,即要学会穿衣服、穿鞋、整理床铺等,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进而教育他们如何对待他人和集体的事情,使学生把爱父母、爱教师、爱同学的感情迁移、升华到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度。四是细一点:细要求,以点带面,即对学生提出的每一项要求要具体。例如,教小学生握笔写字,就应从如何拿铅笔、写字时坐的姿势及如何运笔等要求开始。五是“实”,实一点:实过程,学以致用。即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其关键是导之以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纠正重说理、轻实践的倾向,把说理和实践指导结合起来,使行为教育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只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小学生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才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