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培养,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非常的不利。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合理的开展心理健康渗透教学,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下文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学教育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教学渗透
  引言
  随着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不断重视,为了确保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的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1.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以很好的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为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全部围绕着小学生进行开展,而小学生在家里又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有时小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时,教师与家长也都采取包容的态度,没有去责备小学生。随着教师与家长的“包容”逐渐演变为“纵容”,小学生的身心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进而酿成更加严重的事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教育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堂活动教学的时候通过心理健康的渗透,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一些事物,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礼”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小学生学习“礼”的文化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尊重自己的同学,在家庭中孝敬长辈,感恩自己的父母,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1]
  2.引导小学解决成长的烦恼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与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小学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会出现“早熟”的情况,主要指小学生的思维智力成长的非常迅速,已经开始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较少,仅依靠思考会给小学生带来非常多的成长烦恼。而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学生的家长没有观察到孩子身心成长的迅速,认为一些问题和事情小学生还没有到正式接收的年龄段,从而给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埋下了安全隐患。笔者这里举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小学校园的语言伤害,很多的家长与教师都认为,小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学生之间语言伤害的影响力。实际上当学生之间的语言伤害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小学生由于无法排除这种内心的煎熬,往往会做出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可能小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该种行为对自己和家庭造成的严重伤害。人们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开始悔恨并开展相关的教育引导活动,如目前我国一些小学校园就明令禁止语言暴力的出现。[2]
  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之间语言伤害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寻找该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在源头进行有效的扼制处理,从而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引导小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深入的学习理解认知,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这样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才可以正常理性的解决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矛盾,而是利用语言进行互相的伤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渗透的教学途径分析
  1.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 不断的熏陶学生的身心
  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每一篇都可以进行百遍的赏析教学,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深入的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以此为心理健康的教学导向,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
  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主要是指,人们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从而表现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精神状态,若是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出行了下降,学生的精神萎靡不振,说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遇到了一些烦恼与问题,需要得到家长与教师的及时帮助引导。[3]
  在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周边的环境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学生在家成长的家庭环境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作为一名教师,认为在校园环境与课堂环境构建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并且需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欢快有趣的学习成长环境,以确保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
  2.师生互动的加强 排解学生们成长的烦恼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发挥出教育引导的作用,并且教师作为一名长辈,需要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们合理的解决成长的烦恼。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主动的提高师生互动沟通的频率,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举止形态,就可以初步的判断出小学生是否存在成长的烦恼。因为小学生的心情与状态都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行为当中,如小学生受到了妈妈的教诲之后,小学生就会表现的闷闷不乐,且学习发言的积极性也下降了很多。[4]
  在课后的时间,教师应当主动的寻找相应的学生,通过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合理的引导学生,有效的排除烦恼的事情。让学生重新恢复开心、自信、快乐的学习成长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为了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成长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過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渗透的教学改革。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时候,通过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思想,并将其作为教育导向,开展心理健康教学。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身心成长问题,从而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华夏教师,2017,05:35.
  [2]冯来成.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8,21:193.
  [3]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8,08:167-168.
  [4]孙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8,28:9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