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做为一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我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偶有收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除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分桃子”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弟弟说他最小应该多吃,而哥哥说他力气大应该多吃。这时,猴妈妈回来了,引出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课堂必将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新课标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举办数学竞赛,开展数学实践等活动,搭建了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它能培养人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锋利的语言、详实的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群体意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中,教师采用分组合作设计图案,小组里的成员为了群体的荣誉,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协调和达成观点,争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呈现一幅幅新颖而有美感的作品。开展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技能。
  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积极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
  [2] 纪瑞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項措施》,人民教育;
  [3]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4] 林建华,《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5] 林寿德,《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精神》,北师大学报;
  [6] 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市雨樟镇雨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