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在许多课文中,都涉及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之所以会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小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
  语文这门学科较为特殊,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文化修养,使他们肩负起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基于此,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他们树立了一个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起步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促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的素材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辨是非,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等精神。[1]如,在《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宣传孝文化,通过讲一些古人孝顺父母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一来,就使学生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职能,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分数,所以使得语文学科的这项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阻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帮助学生抓好考点更加的重视,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虽然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但是他们的文化素养却没有得到提升。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渠道,通过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就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学校的重视程度各异
  虽然我国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许多学校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上有强有弱。一些学校对于自己的升学率更加的重视,这使得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的关注,他们往往以成绩论英雄,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2]
  2.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较为单一
  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教师的渗透方法不够恰当,就会影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排斥。当前,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说教式的方法,这就使许多学生感到非常的单调,从而丧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手段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引入方法。当前,在引入传统文化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而学生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讲述。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就显得非常的沉闷,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之时,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引入方法。例如,采用情境创设法。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猴王出世》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西游记》这本古典名著,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此,学生便会受到视频中故事情节的吸引,继而愿意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当本课学习完毕之后,学生对猴王的最终结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记》这本名著,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比如,在《武松打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去模拟武松打虎的场景。那么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这样就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活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3]当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这本名著,让他们去探寻武松的最终结局。
  2.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教育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尊老爱幼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晏子使楚》、《苏武牧羊》、《过零丁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着重宣讲爱国主义,然后再列举一些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实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渗透父爱,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说说父母所做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回想自己的生活点滴,去发掘父母对自己的爱。当学生分享父母的爱之后,教师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如此一来,通过对中华传统孝文化的渗透,能够改变目前一些学生娇生惯养,不懂感恩的现状,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各学校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部分学校存在着忽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现象,还有些教师的渗透方法较为单一,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渗透方法;并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此一来,就能够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栋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09):142.
  [2]赵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宁夏教育,2019,(02):71-72.
  [3]林雪红.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简析[J].考试周刊,2019,(0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