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走进峨山县小街中学,你会经常看到一个随时身挂校卡、满校园忙碌走动,时而与老师交流、时而和学生谈谈的人,他就是峨山县小街中学校长张子宁,高级教师,中共党员。
1997年7月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张子宁,分配到峨山县甸中中学担任男生宿舍管理员,同时承担两个毕业班的体育教学。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我不甘于只做一名学生宿舍管理员。”从此,他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勤于学习、努力钻研、勤奋工作、不断进取,把一个脏乱差的男生宿舍管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成为全县学生宿舍管理的标杆,在宿舍管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所带班级体育中考成绩也名列全县第一。作为宿舍管理员,他善于管理、勇于创新,宿舍工作开展有序;作为教师,他专心教书、潜心育人,成绩优秀。因工作成绩突出,1998年张子宁担任了年级主任;2000年被峨山县教育局任命担任学校德育主任; 2005年从德育主任提拔为学校副校长;2008年担任峨山县化念中学校长;2015年担任小街中学校长。从宿舍管理员、普通体育教师到德育主任再到校长,张子宁以深厚的理论、深邃的思想、深刻的教育实践,引导老师革新教学,以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创业的勇气、创牌的骨气,塑造教育形象,努力打造教育品牌,把所管理的学校打造成峨山教育的一面旗帜。他本人多次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校长。2016年经玉溪市教育局推荐,参加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室成员遴选,成为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工程云南杨立雄名校长工作室成员。
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传
2008年8月,张子宁被聘任为峨山县化念中学校长。接过这副重担,他变压力为动力,虚心请教教育界的老前辈、老领导,借鉴经验,聆听教诲;阅读大量学校管理书籍,梳理办学思路;走近教师、学生家长掌握情况,倾听心声……
带着新的收获,以“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重点,科学地规划着化念中学的明天。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到管理策略、保障机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借国家溪洛渡水电站移民政策加大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多方协调筹措,跑建设项目,找资金,把化念中学全校83%为土木结构D级危房的校舍改造成玉溪市农村中学中最漂亮、硬件设施最齐全的园林校园。在教学管理中,他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强化内部管理、过程管理,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教研课改,大胆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入教学第一线,扎根课堂、聚焦课改,形成了化念中学“导学案线路图”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走课改之路。在短短的两年间,把教育教学质量排名全县倒数第二的化念中学管理成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排名第二的学校,乡镇中学教学质量排名第一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连续两年获一等奖。
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张子宁有着厚德载物的襟怀。在他看来,内修民心,外造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并重,才是教育管理者的“服务”内容。在学校管理上,他奉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并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这种管理理念。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科学治校的良策。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在挑起校长的重担后,张子宁没有忘记教师的本色,把科学治校、以德施教作为第一要务。抓学校管理的同时,他仍挤时间和一线教师一起找学生谈心、处理突发事件、家访,推门听课,听课节数远远超过任何一位教师。
2011年4月,父亲生重病大量吐血,妻子打电话叫他到医院签字手术,但因忙于学校的一件件事务而不能陪在父亲的身边;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他没有好好陪过一天。可为了学校的事,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常说,我最对不起女儿,我缺席了她最美的童年和少年。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是身教胜于言传的最好注释。
真诚做人、质朴做事——返璞归真,做真教育
2015年张子宁担任峨山县小街中学校长。面对峨山县最大的城乡结合两校合并的学校,“两差两缺失”现象特别突出,“两差”就是学生生活習惯差、学习习惯差;“两缺失”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意识缺失、学生淳朴思想意识的缺失。张子宁审时度势,认真修炼“发现、反思、读书、教改”四项基本功,信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的教诲。在“将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向往的地方”的办学目标路上,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特色课程建设,针对面临的“两差两缺失”状况,提出“朴真教育”的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带领教师去做“真正的教育”,让教育真实地发生在师生身上。让师生能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认真、积极地学习,诚恳、朴实地交往,主动、合理地践行,踏实、妥善地完成各项任务,快乐、愉悦地享受朴素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在朴实中形成真诚的师生品格文化,让教育回归原点、回归本质、返璞归真;让师生真诚做人,质朴做事。做“见素抱朴、取真为上、实实在在”的教育,不被浮躁的指挥棒、舆论圈、利益、分数所左右,不做见风使舵、盲从跟风、迎合而上的附和的伪教育。让师生成为朴真教育的践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力助学生和老师绽放最美的自己,赢得出彩的机会。去做“有人的教育”,总是以人的根本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老师站在教育的正中央;去做“有专业尊严的教育”,让教育因专业的高度而抵达专业的尊严,让真正地、美美地、有人的教育在校园内科学而有序地落地。彰显了传统与现代交融、品质与品位相谐的学校办学格局。
学校秉持 “朴真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从人为治理、制度管理中慢慢解放出来,寻求更高层次的管理:无为而治(也就是文化管理)之路,“淡化管、强化理”,实现目标、理念的引领,依靠文化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是老子所说“行不言之教”的一种无痕迹的教育和管理。
在“朴真教育”的核心理念引领下,他带领全校师生倾力打造以“西乡文化”“乐育文化”“石生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校园、文化校园和生态校园。追求“管理”与“文化”融为一体,让教育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将学生文化定位为:真诚参与、乐享淳朴。希望学生能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认真、积极地学习,诚恳、朴实地交往,主动、合理地践行,踏实、妥善地完成各项任务,快乐、愉悦地享受朴素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课堂问题课题化,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来自创新
1.将课堂的问题作为课题做分量很足的研究
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教学研究。张子宁始终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夯实教学常规的同时,亲自主持市级课题《农村中学“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参与北京教育学院子课题:《传承学校文化与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策略——让学生多一种方式成功》(2018年10份结题并获得了“优秀成果奖”);参与省教科院的子课题:乡村学校现代化进程中生态保护的实践研究《秉持生态教育理念,做朴真教育》的研究,其所撰论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导学案线路图>》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学-科教论坛》上发表。论文《山区中学地方性传统体育项目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与实践》入选并被收编第23届全国华夏大联欢“教育论坛”论文集,其他十余篇论文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奖励。
在不断地思索、研究中,他积极将小街中学的课堂问题作为课题做分量很足的研究,结合课题以每学期组织的课堂教学“大练兵”为平台,让每位教师将课堂教学各环节巧妙地结合和展现出来,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效率。
在他的引领下,小街中学教师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报刊、申报市县级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近年来,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立项2个,县级课题立项3个;涌现出了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1人;教师论文获得各级表彰的年均突破60篇,学校2018年荣获玉溪市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兼进步奖。
2.依托校本课程,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为让学生多一条跑道奔跑,让学生多一种方式成功。张子宁结合小街西乡地域文化和学校校情,组织学校教师开发出了19门校本课程,其中重点打造西乡文化课程、乐育文化、石生文化,2018年又增加了楹联文化课程。他认为学生手上拿的课本是国家意志层面的课程,学校需做的就是将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作为农村教育,越来越感觉步履维艰,在课程中,不断地融入校本课程、乡土课程,对学生来讲,特别是农村学生来讲,是知识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应用……让课堂更具有乡土气息,使得更多的学生有兴趣、能学懂,找到自信。围绕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发展和不断挖掘师生智慧、潜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并形成一些成果和互动分享,以文化的形式在校园里呈现出来。学校特色课程助力了学校健康发展,丰富了社团活动,让学生多一条跑道奔跑,让学生多一种方式成功。学校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大力开展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宣讲社社团、化学奥秘社团、物理智慧社团、天文社团、足球社团、诗歌社团等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随着社团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种大气、雅气、灵气的校园氛围悄然而生,教师的智慧被点燃,学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小街中学的师生在省市各种活动中大显身手,获取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尝试教学示范试验学校”、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云南省二级一等初级中学、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玉溪市现代教育示范校、玉溪市信息化建设示范校、玉溪市廉政文化示范校、玉溪市校园文化建设窗口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距“将学校办成教师和学生向往的地方”的办学目标越来越近。
“四化建设” “生态校园”“文化校园”——成功来自特色
张子宁认为,优质学校的内在支撑是特色文化,小街中学就是要办成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践行 “朴真教育”核心理念,齐头并进开展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各项事务中融入了文化的新内涵,把“管理”与“文化”融为一体,提升办学品位,把现实与长远发展融为一体,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张子宁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爱好很多。这样的爱好也带动了小街中学特色教育的发展,在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了很多“兴趣课程”,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小街中学走得坚定而从容。
通过抓实教育教学一体化(分三年六段来规范设计学生在校的活动)、校园活动系列化(比如主题班会的内容系列化、家长会主题系列化、学生社团课程化)、校园文化课本化(形成了班会课主题、教师培训主题、国旗下讲话主题等自编校本教材,校园文化放眼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注重国内外经典文化的提炼和挖掘)、学校管理制度化的“四化”育人建设,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着力以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為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体现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的 “善”“贤”“德”核心校园文化,努力追求构建“生态校园”“文化校园”。
此外,校园广播站、彝族课间舞、花鼓舞、国学“耕心园”学生社团、校训、校歌、校徽、校服、花草树木等,都被赋予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这些有特色的、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认知、情感、人格和行为。
张子宁本着“跳出教育看教育,走出学校找办法”的发展眼光,集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成立学校家庭联合会;定期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家长访校日活动”。举办有质量的家长学校,力求家长由原来的“教育看客”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习惯。”鉴于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张子宁在全校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学生行为教育。突出环境育人、潜移默化,学校因此被评为“玉溪市校园文化建设窗口示范校”。同时以教材引导方向,以教学引领行为,以活动内化成果。为了把行为教育落到实处,他还组织教师编印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小记录册,把家庭、社会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见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他始终坚信: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不改变这个过程,就改变不了这个结果。他一如既往,把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理念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经验交流会”“新老教师互评”等特色教学活动,注重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结对子,优势互补,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推行“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由2015年的全县第六提升为连续三年全县正数第二,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连续三年为一等奖,张子宁连续10年考核为优秀校长。市县教育局对小街中学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被确定为“玉溪市现代教育示范校”,多次成功承办玉溪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科研现场会。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张子宁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但绝不平庸的校长,他追求事业的成功,默默耕耘,励精图治;他追求奉献的快乐,公而忘我,心底无私;他追求人格的升华,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他深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多年来始终站在学校校长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华美的人生乐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