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境创设,让数学课堂更生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生动、更亲切,使数学教学不再冰冷枯燥。在情境中学数学,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精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参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温暖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57-02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温暖的环境,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课堂教学因参与而高效,因思考而精彩。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更亲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亲切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主动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创设生活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求出本组单元检测平均分,而对于全班的平均分,如果仍然逐个累加再除以总人数,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排序,将相同分数划在一起,用分数乘以人数,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
  (二)将生活抽象为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过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给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5张10元的钱和5张5元的钱加在一起总共多少钱?在展示时,有的学生列成5×10+5×5=75(元),有的学生列成5×(10+5)=75(元),虽然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由此学生就可以将其抽象为a×(b+c)=ab+ac,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课堂更生动
  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和看动画类的视频,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将数学融入故事,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数学。故事情境使数学课堂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交流与互动,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课。
  (一)讲数学故事,让数学融故事
  数学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数学融入到故事中,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给学生讲了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掺假的故事,故事中阿基米德通过在洗澡时发现水的溢出得到启发,将皇冠与同样质量的黄金分别放入水中,发现溢出的水的体积不同,从而判断出皇冠中掺了假。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将一个物体放到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而对于密度的知识只可简单介绍,学生到初中才能学到。这个故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看视频短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利用视频短片提出问题,比给出文字题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制作故事视频丰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制作了一个故事短片,视频中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两件衣服,因为天气不好他急于卖出,结果两件衣服都卖了60元,他想我这件衣服赚了20%,另一件赔了20%,肯定不赚不赔,抓紧回家啦。教师问学生,你认为他是真的不赚不赔吗?说出你的看法。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急于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积极探究计算出他这次交易赔了5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课堂更好玩
  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是单一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玩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更多潜能。
  (一)在游戲中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玩一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计算购物所用金额与收银员进行对照,看谁算得对,然后用代金券计算出需找零钱。这样强化了学生对小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掌握,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活动,比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效果好得多。
  (二)在游戏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用扑克牌让学生玩一玩“二十四点”的游戏。教师给出游戏规则,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还有括号组合成一个算式,使结果为24,最先算出的学生获胜。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随意找出一名学生抽牌,亮牌后开始计算,3分钟仍没有同学算出就换一组,因为现在还没学乘方和开方。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生成。
  四、创设操作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动手操作可以让知识形成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创设操作情境,就是要让学生思维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发现知识的意识,让课堂教学活动精彩纷呈。
  (一)动手操作,主动发现知识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观察得到的图形,并得出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将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下,平行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以高。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学生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已学图形,使学习实现自然过渡。
  (二)经历过程,夯实理论根基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中的圆柱体、圆锥体进行实验。如先选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可以发现三次正好可以倒满。反过来,将圆柱体盛满水倒入圆锥体,可以发现正好可以倒满三个圆锥体。而选用不等底等高或不等高等底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则没有这样的结果,由此得出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学生经历了操作的过程,就会牢固地记住这一结论,从而夯实理论基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并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创设丰富的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冷冰冰的“讲”和“练”,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亲切和温暖,从而在课堂活动中收获成功的体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钱俊菊.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
  [2]程亮.创设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J].教师,2014,(6).
  [3]刘亚贤.创设引入情境,让数学课堂更高效[J].学园,20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