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爸妈少念“紧箍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家长;焦虑情绪;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2-0044-03
  【作者简介】郑海玲,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教师,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亲子关系教育。
  一、家长的“紧箍咒”
   1.案例重现。
   小林的妈妈是个急性子,尤其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时很着急。她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成绩差就考不上好学校,也不会有好工作,孩子就没有好前途。所以,只要小林写作业,妈妈就坐在旁边“陪伴”,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天,小林开始写作业了。不一会儿,妈妈便指着小林的作业本大声说:“你看你这个字写得难看死了,擦掉重写。”小林皱着眉头,擦掉妈妈觉得不好看的字。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脸色难看地指着小林的本子喊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笨死了!”小林忍不住哭起来。妈妈更加生气了:“哭!哭!哭!就知道哭,哭能把你的成绩哭好吗?连作业都写不好,你还能做好什么……”每一天,小林都是在妈妈这样的“陪伴”下胆战心惊地写作业,担心自己做不好被妈妈批评。但是,小林越担心,错误就越多。
   到后来,妈妈一让小林写作业,他就皱着眉头,极不情愿地坐到书桌前,甚至和妈妈顶嘴。还有几次,小林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这让小林妈妈很困惑,她觉得自己特别负责地对待孩子的学习,也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的结果让小林妈妈每天愁眉不展,甚至出现失眠症状。
   2.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小林妈妈的情绪状态——焦虑。她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别执着的信念:要求小林的作业“十全十美”,必须全对;认为小林“作业写不好,就什么都做不好”的概括性评价;还有“成绩差就考不上好学校,也不会有好工作,孩子就没有好前途”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在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影响下,妈妈对小林的学业紧张不安,陷入了强烈的焦虑情绪之中,并且不停地对小林念着“紧箍咒”。
   在妈妈强劲的“紧箍咒”模式下,小林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每天都胆战心惊,担心自己做不好,也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表现出害怕学习的状态,有时甚至逃避学习。焦虑情绪就像一个“紧箍咒”,深深禁锢着家长和孩子的内心。
   二、家长“紧箍咒”的消极影响
   1.焦虑情绪影响家长的身心健康。
   焦虑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绪,有它自身所具有的功能。适当的焦虑能让人们更好地投入工作学习,收获较高的成就;如果人们长期处于过强的焦虑情绪之中,不仅做事效率降低,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家长对待孩子的各种表现都异常紧张、担心,一旦发现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会以激动的语气去批评孩子,让自己经常处于“火山爆发”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信念有关。如A、B两个人走在路上,迎面走过来两个人的同学,他没有和A、B打招呼,而是径直走过去了。A觉得那个同学可能有什么急事,没有注意到自己,是人之常情;B却觉得那个同学太目中无人,所以他很生气。在这些想法和看法的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適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一个人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越多,受负性情绪的影响也就越大。
   2.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
   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这种焦虑会通过言行传递给孩子。当孩子接收到这些紧张、焦虑的信号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不安,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在这种情绪体验的长期影响下,孩子也会产生焦虑情绪,会逃避给他带来焦虑感的事件,甚至影响个性发展,产生自卑心理。由此,焦虑情绪在亲子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家长少念“紧箍咒”,多用“能量棒”
   1.正确识别和处理不合理信念。
   心理学家韦斯勒进一步总结了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当被负性情绪困扰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尝试觉察当这个负性情绪出现时,伴随我们的不合理信念具体是什么(what);接着,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合理信念(why);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去处理这些不合理信念(how)。如可以理性地告诉自己,“这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我要勇敢地和它们说再见”,从认知的角度斩断不合理信念对自己情绪的困扰。另外,还可以尝试多角度看待问题。如应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时可以这样想:毕竟孩子还小,作业出错是很正常的现象,可能这次作业的难度比较大等。家长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应对不合理信念,合理的信念就能慢慢建立起来,焦虑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2.合理表达期待。
   很多家长在不合理信念的支配下,对孩子的学业抱有过高期待,当孩子不能实现时,家长的表达方式就是将自己的焦虑情绪简单粗暴地发泄出来。所以,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家长应该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期待?如何既让自己平心静气,又让孩子以愉快的状态去挑战学习任务呢?
   家长可以试着觉察:自己焦虑而对孩子发火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哭哭啼啼?还是最终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愉快地完成学业任务?答案当然是后者。这样想了之后,让自己做10个深呼吸,转移当下的焦虑情绪。稳定自己的情绪状态后,再调整对孩子的表达方式,以比较平静的状态去鼓励孩子。如孩子平时的书写不是很工整,但某一次他的字写得比以前好了一点,家长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时机来鼓励他。家长可以真诚地对孩子说:“我看你刚刚在写字的时候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所以这次作业的书写比原来进步了很多。如果以后还能像今天这么认真,你的字肯定会越写越好!”在这个表述中,有家长对孩子能做好的信心;有对孩子好的行为的肯定;有对孩子好的品质的认可;还有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当孩子接收到家长给予的鼓励话语时,他的情绪是开心愉悦的,他的内心能体验到成就感、力量感和满足感,对于家长的态度也是友好的,对待学习任务时能以愉快、自信的状态去挑战。正如罗森塔尔效应所描述的那样: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的效果。伴随着这种期待,家长表达出来的语言和行为是理解孩子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促进孩子学业或者其他方面的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