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43号大豆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认定推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黑河43号大豆(原品系代号黑交00-1152)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于1997年以黑交92-1544为母本、黑交94-1211为父本的杂交品种,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2014—201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早熟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及抗病的特性;2016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推广(审定编号:蒙认豆2016003)。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黑河43号大豆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河43号;大豆;内蒙古;认定;推广
1 选育概述
1.1 品种来源
1997年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配制杂交组合,2000年决选出稳定品系,代号黑交00-1152,2001—
2002年进行黑河分院内外产量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九区(第四积温带)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九区(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九区(第四积温带)生产试验,2006年12月报审,2007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07011)。
1.2 母本与父本来源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的黑交92-1544为母本。黑交92-1544是198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辐84-265为母本、黑交85-1033为父本的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1992年进行F5决选,代号为92-1544。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的黑交94-1211为父本。黑交94-1211是198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交83-889为母本、美丁为父本的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1994年进行F5决选,代号为94-1211。
1.3 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早熟组区域试验情况
1.3.1 产量表现与生育期
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971.5 kg/hm2,较对照组蒙豆12号增产7.31%。
平均生育期113 d,与蒙豆12号熟期相同。
1.3.2 各试点田间表现
紫花、披针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淡褐色,株高89.6 cm,主茎13.8节,分枝0.8个。百粒重20.6 g,黄色种皮,黄色脐,籽粒扁圆形,虫食率2.7%,倒伏2.0级,田间霜霉0.5级、灰斑0.5级,花叶率0.3%。
1.4 201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早熟组生产试验情况
1.4.1 产量表现与生育期
201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05.0 kg/hm2,较对照组登科1号增产4.42%。
平均生育期113 d,比登科1号早熟1 d。
1.4.2 各试点田间表现
紫花、披针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时褐色,株高76.1 cm,主茎16.7节,分枝0.8个。百粒重20.4 g,子叶黄色,黄色种皮,黄色脐,籽粒圆形,虫食率2.9%,倒伏0.8级,田间霜霉0.8級、灰斑0.5级,花叶率0。
2 品种特性
黑河43号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0 cm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长形,成熟时呈灰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0 g左右。蛋白质含量42.33%,脂肪含量20.73%。接种鉴定结果: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为11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150 ℃左右。
3 抗性
黑河43号在自然状态下病虫害极轻。
(1)该品种经过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灰斑病表现为抗病(R),加权值为0.63。
(2)该品种经过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表现为中抗(MR),病情指数为31.43%。
(3)该品种经过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MV Ⅲ号株系表现为中感(MS),病情指数为43.75%。
4 栽培要点
4.1 播种期、密度
在适应区5月上中旬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垄三栽培方式,保苗30万株/hm2左右。
4.2 施肥
施尿素2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及硫酸钾50 kg/hm2左右,采取深施或分层施方式。
4.3 田间管理及收获
三铲三趟,拔一次大草,适时收获。
4.4 制种要点
株行整理培育原原种,由原原种按照种子生产程序生产原种,由原种生产一级良种或生产用种。
5 适应区域
适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0 ℃活动积温2 200 ℃以上的地区种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