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大豆种植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简要叙述了大豆种植及病虫害管理方面的相關问题,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目前,市场上豆类品种繁多,形式各种各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大豆种植技术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大豆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于大豆种植以及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合理选种及处理
  首先,应该对大豆的品种科学地进行选择,不能越区种植。选择大豆种子的时候应该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点,选择抗病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抗倒伏、产量高的优良品种[1]。在播种自留种子之前,需要进行人工选种,选出病虫粒、瘪粒和杂种子,留下粒大、饱满的种子。播种前,应提前2~3 d进行晒种,并且需要做好种子药剂拌种和包衣,以防止大豆出现根腐病,一般选用50%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量的0.3%,以及50%多福合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5%进行拌种。在虫害较严重的地块,也可以用含杀虫剂的种衣剂来对种子进行包衣,如果没有对种子进行包衣,需要选用35%的甲基硫环磷乳油进行拌种,预防地下害虫。要想提高大豆出苗率,拌种剂里可以添加钼酸铵,其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2   土壤耕作
  土壤对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土地耕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的种植方法,还需要有良好的土地结构,这是目前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大豆的种植工作中,农业人员应该对土地前茬的耕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如果前茬种的是小麦,那么在种植大豆前需要深翻土地,至少20~25 cm,应该进行旋耕14~16 cm。通过这样的耕地方式,可以给大豆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生长环境,使其良好生长。
  3   苗期管理
  农业人员还需要对出苗后的大豆芽苗进行检查,有漏的地方需补上,还要及时进行间苗,清除疙瘩苗,实现苗全、苗壮。一般补苗的方式有两种,即补种和移栽芽苗。间苗后应该立即进行中耕和除草,在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4遍,中耕的方式应随着根部的生长情况从浅到深再到浅。中耕除草后,把土拥向根部,慢慢使土埂培起,这样才能做到排涝、抗倒以及耐旱。对于没有施底肥的薄地里,应该在幼苗期进行追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花芽分化和分枝形成,也对根瘤菌的发育和固氮能力有很好的提升。此外,要合理灌溉缺墒,促使分化的花芽形成丰产的株型。如果芽苗出现徒长形势,应该在晴天中午对第一片展开的复叶进行顺垄以镇压豆苗,促进根部生长,增加大豆果实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大豆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大豆的病虫害种类颇多,以下就病害和虫害各选其一作出具体探析。
  4.1   霜霉病
  霜霉病破坏力极强,大豆的叶脉、幼苗、果实均为常见发病部位。一旦受到霜霉病的感染,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严重影响。感染霜霉病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环境过于潮湿,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的时候,农业人员应该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做好防治工作。一般情况下,霜霉病的暴发时间集中在6月中下旬,这时应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不然会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减少大豆的综合产量。防治的主要方法有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两种。农业防治是通过轮作种植的方式来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需要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5%进行拌种。田间发病时期可以用甲霜灵800倍溶液进行喷洒,用量一般为40 kg/667 m2。
  4.2   蚜虫
  在大豆虫害中,蚜虫是最为常见并且破坏性极强的一种虫害,一般情况会导致大豆减产减收,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出现大豆绝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大豆幼嫩叶的背面和顶叶都是蚜虫的高发部位,其主要生长营养来源于植物的汁液。蚜虫如果不及时控制,会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产,造成大豆植株矮小、叶片卷曲等不良情况。同时,蚜虫还带有许多其他病毒,使大豆受到多方面威胁。就目前而言,对蚜虫的防治还是以药剂为主,施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者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5   结语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豆种植占据主导地位,其产量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务必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勇于创新,研发出更完善的大豆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最大化地发挥出大豆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赫崇龙.关于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探讨[J].农技服务,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6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