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我国审认定的荔枝品种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对2000—2018年审(认)定的荔枝新品种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荔枝新品种选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共40个新品种通过审(认)定,其中实生选种30个、引种3个、杂交育种7个;并对荔枝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我国荔枝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荔枝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荔枝;新品种;审定;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050-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w litchi varieties that had been approved(identified) from 2000 to 2018,and found that the breeding of new litchi varieties in China had made great progress.A total of 40 new varieties had passed approved(identified).Among them,30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by seedling,3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and 7 varieties were crossbred.The problems in the breeding of litchi varieties were analyzed,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chi breeding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itchi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 litchi;new variety;approved;problem;suggestion
荔枝是起源于我國的世界级名果,由于形、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果中之王”。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直以来,荔枝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荔枝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有记载的品种品系和单株达200个以上,在生产中大规模种植的早、中、晚熟品种有20多个[1]。近10多年以来,随着荔枝产业快速发展,许多结构性问题开始暴露,如品种结构不合理、重要荔枝产区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偏大、产期集中和季节性过剩等问题,以及大部分传统优质品种存在大小年结果现象,稳产性差。
由于品种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各产区都很注重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强调品种多样化与差异化。近年来,我国的荔枝品种选育取得了明显进步。据初步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共审(认)定40个荔枝品种,荔枝主产区都选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品种(表1)。荔枝新品种的选育者不限于高等院校、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地市级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企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荔枝新品种审(认)定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育种的方向,旨在为我国荔枝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1 荔枝新品种审(认)定现状
荔枝的育种技术以实生选种为主。在新品种中,变异来自自然杂交的实生选种(父母本都不清晰)30个,引进品种3个;南岛无核为海南审定的品种,广东、福建通过引种,进行了审(认)定;红绣球为广东选育的品种,福建、云南通过引种,进行了认定;井岗红糯、马贵荔为广东选育的品种,云南通过引种,进行了认定;井岗红糯、贵妃红、红绣球、马贵荔通过了全国热带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我国台湾主要采用人工定向杂交育种和自然杂交育种,前者是有目的地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的方法,如台农1号、台农2号即是人工定向杂交育种的成果,台农1号的父母本分别是玉荷包(即大陆的‘妃子笑’)和黑叶[2],台农2号的父母本分别是玉荷包(即大陆的‘妃子笑’)和沙坑小核[3];而台湾育种工作者主要是利用自然授粉的方式进行育种,即把多个荔枝品种间隔密植相互授粉,在一个大的基因库内利用外来基因的转入来培育新品种,只能确定新品种的母本,如台农3号、台农4号母本为泰国引进的Chakrapad[4-5]、台农5号母本为‘妃子笑’(与大陆的为同名异物)[6]、台农6号母本为泰国品种Khom[7]、台农7号母本为沙坑[8]。
荔枝育种的目标是选育不同熟期的品种,尤其是特早熟、特晚熟、早熟、晚熟品种,培育优质、高产、焦核、具有特色风味的优良品种。针对优质荔枝糯米糍的产量低、易裂果等问题,选育了一批品质优良、焦核率高、丰产稳产、不易裂果的新品种,如冰荔、井岗红糯、岭丰糯、仙进奉、凤山红灯笼等。在成熟期上获得了特早熟及特晚熟品种,如台农2号旺荔、台农6号、台农7号、桂早荔在广西灵山的成熟期是5月底,较白糖罂早10 d左右[9];特晚熟品种马贵荔,在广东省高州市的成熟期是8月中下旬,在珠三角地区则在7月底到8月初成熟,较当地迟熟品种怀枝迟10~25 d采收[10];迟熟品种仙进奉荔枝在珠三角地区较糯米糍迟熟7~10 d;岵山晚荔在福建永春成熟期为7月底,一般比岵山荔枝迟熟10 d左右。还选育了一批具有特异性状的品种,如南岛无核荔枝的无核率达到95%[11];特大果钦州红荔平均单果质量44.7 g,最大达62.0 g[12];荷花大红荔的最大果重90 g,平均单果重52.9 g[13]。 荔枝新品种选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其中广东省选育荔枝新品种16个、广西10个、海南4个、福建6个、台湾7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是荔枝的传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是新品种选育的主要地区。
荔枝新品种的选育队伍不断壮大,新品种审(认)定的第一选育单位共有14个,其中3个单位选育的新品种超过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荔枝新品种8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选育荔枝新品种5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荔枝新品种6个。
2 存在的问题
2.1 育种规划较少,设计选种与定向选种的能力不高
我国大陆审定的荔枝品种全部源自实生选种和引种,只有我国台湾采用人工定向杂交育种和自然杂交育种选育出7个荔枝新品种。实生选种一般是发现具有特异性状的实生单株,开展跟踪调查研究,然后进行新品种审(认)定。大陆的杂交育种工作已开展多年,还未有新品种通过审(认)定。
2.2 育种手段单一
荔枝品种选育工作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农作物及其他木本果树育种成就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当今荔枝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人们更多应用的是实生选种,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鲜有报道。实生选种今后已较难有成就,但芽变选种仍有希望,特别是在焦核等性状上。
2.3 品种选育以鲜食为主要目的,缺乏适合加工、出口贸易的品种
优质的鲜食荔枝具有焦核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大且均匀、风味优良、裂果率低等性状;加工品种则需要丰产稳产、果大皮薄、果肉不易变味变色等指标;出口贸易的荔枝品种则以丰产稳产、耐贮性好为重点。
2.4 育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荔枝新品种选育以高等院校、省级科研院所为主,地方性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基层单位参与较少。荔枝新品种选育是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实生选种工作,需要经过实生优良单株的发现、综合性状的调查研究、分子标記工作的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多点区域试验、品种现场鉴定等工作,需要多方联动,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完成。
3 发展建议
应加大杂交育种投入,以市场为导向,确定选育目标,有目的地选取具有特异性状的材料作为亲本,通过人工杂交,实现基因重组,选育优良的荔枝品种。拓宽育种途径,加强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的结合运用,例如应用胚培养挽救远缘杂种胚、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等。
重视荔枝育种人才培养,组建结构合理的育种梯队。新品种选育是个漫长的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研究团队。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优异性状的发现、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都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丰富的经验,在每个环节都需要长期稳定的研究人员;有的新品种需要2~3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应加强育种人才培养,建设完善的人才梯队。
建立全国性的荔枝育种协作组,聚集行业内优势力量,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构建荔枝高效育种体系,分区域制定荔枝育种目标,规划统一区域试点等,避免重复试验。
4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荔枝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6-122.
[2] 张哲玮,程永雄,赵政男,等.荔枝新品种:台农1号(翠玉)之育成[J].技术服务,2004(3):14-17.
[3] 邓永兴,刘政道.荔枝新品种台农2号‘旺荔’之育成[J].技术服务,2007(3):6-9.
[4] 张哲玮,颜昌瑞,徐信次,等.荔枝新品种台农3号玫瑰红之育成[J].台湾农业研究,2009(3):208-218.
[5] 邓永兴,刘政道.荔枝新品种台农4号‘吉荔’之育成[J].技术服务,2007(4):4-7.
[6] 张哲玮,颜昌瑞,王婉伶,等.荔枝新品种‘台农5号(红宝石)’之育成[J].台湾农业研究,2010(3):197-208.
[7] 邓永兴,陈甘澍.荔枝新品种台农6号艳荔之介绍[J].技术服务,2011(3):5-8.
[8] 张哲玮,颜昌瑞,王婉伶,等.荔枝新品种台农7号(早大荔)之育成[J].台湾农业研究,2014(1):43-56.
[9] 朱建华,彭宏祥,曾世江,等.早熟荔枝新品种:‘桂早荔’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4,31(5):997-999.
[10] 欧阳若,梁元冈,刘成明,等.特迟熟荔枝新品种:马贵荔的选育[J].中国南方果树,2002(4):42-44.
[11] 邢诒旺,吴开茂,符文英,等.无核荔枝新品种‘南岛无核’[J].园艺学报,2015,42(11):2319-2320.
[12] 彭宏祥,李云昌,黄德健,等.大果型荔枝新品种‘钦州红荔’[J].园艺学报,2001(3):276-286.
[13] 欧阳若,王泽槐,胡桂兵,等.高商品性荔枝新品种‘荷花大红荔’的选育[J].果树学报,2005(1):9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