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类型及内容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荔枝是一种经济果业,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荔枝园人文景观,文章归纳了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整理出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类型,以及论述了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的内容,最后阐述了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分类的目的。
  关键词:荔枝园;人文景观;类型;内容
  1荔枝园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荔枝属于经濟果业,千百年来的栽培一直延续到现在,栽培和种植管理过程中留下的景观资源多,其中有荔枝树本身的生态景观资源,也有文人墨客对荔枝纷纷赞扬的诗词书画,是荔枝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荔枝林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种植历史,最主要的是荔枝林具有显著的景观观赏价值,与周边的其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生态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经济价值和欣赏、游览价值的荔枝园人文景观。
  2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类型
  人文景观可以分为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荔枝园人文景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目前没有明确的或者统一的分类及类型,依据人文景观分类方法,我们从荔枝摩崖石刻景观、荔枝主题公园、古荔景观、历史传说典故景观4个方面对荔枝园人文景观进行分类,研究这4个类型里面所体现的具体内涵。
  3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的内容
  3.1荔枝摩崖石刻景观资源
  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这里的摩崖石刻是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
  荔枝园摩崖石刻景观资源其一:根据《新唐书》等史料证实,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唐玄宗下旨修建了荔枝道,目前,学界多认为这条古道从涪陵到达州,穿越了大巴山后出川抵达西安。
  “荔枝古道”沿线的马渡浪洋寺摩崖石刻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石刻23龛、题名16处、唐代永泰元年的《丰饶寺碑记》1处。这些发现为研究宣汉县“荔枝古道”走向和形成年代提供了佐证和依据。
  荔枝摩崖石刻景观其二:“荔支冈”(荔枝古称荔支)摩崖石刻群,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吴航镇天王寺。今存石刻楷书“寒岩”,每字1.2m见方,唐大中七年(853),福建观察使杨发书。“荔支冈”楷书刻字,每字45cm见方,书法遒劲,宋李纲题。李纲《荔支后赋序》载,“宣和己亥岁,余谪官沙阳(今沙县),次年夏,始食荔支,尝为之赋;后二十年岁次辛亥(1131),寓居长乐,于今又四夏矣,备尝佳品,究见荔支本末,作后赋以订之。”此刻字对研究长乐农业生产有史料价值。
  3.2荔枝主题公园资源
  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地盛产荔枝,以荔枝为主题的公园比较多,有城市中休闲的荔枝公园,也有红色景点的红荔阁,荔枝公园一般设有入口牌坊、登山石径、下山车道、园路、荔枝广场、景观平台、祠堂修缮、驿站、园林绿化、景观小品等。在建设过程中,公园设计和建设侧重于凸显岭南特色,充分利用了荔枝林原有自然资源和设施,在保持荔枝林原生态的基础上,围绕荔枝主题,增添了不少别具匠心的景点和公共设施,方便游人游玩和休憩。
  3.3古荔景观资源
  树木生命力强,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称为古树,“古树群”是指大面积成片生长的古树。古树是历史演变和文化的象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是前人和自然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重要的植物资源、乡土园林景观资源、艺术美学资源和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的延伸,为人和大自然的连接纽带,极具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也是目前各地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热点。
  每一颗古树背后都有一种文化,承载了一段历史。古荔大部分树龄都在一百多年以上,荔枝不仅仅是传统经济果树,几百年的栽培历史进程中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地社会发展历史的写照。
  古荔树型古拙苍劲,上百年的古荔经过风风雨雨,展现出盘曲横逸的姿态。给人以深刻的美感。枝干粗糙,粗壮有力,使人感觉强壮,古荔的斑驳、粗糙、突兀的枝干,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古荔的色彩和姿态引人瞩目,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使得古荔的质感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由于古树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们自古就有敬重古树,拜古树为树神的思想,古荔也为本地居民所崇拜。
  3.4荔枝历史故事、诗赋景观
  在中国,荔枝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品种繁多,多达一百多种,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优良品种,明清时期,荔枝已经从农民种荔自食到商品性生产的转变,这期间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关于荔枝的经典代表诗句有: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博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是对荔枝果树的描绘、对荔枝色香味的淋淋尽致的赞美。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4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分类目的
  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分类目的,一是传承,荔枝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栽培历史,栽培技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其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许,极大丰富了岭南水果种类的内涵;同时也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荔枝文化。我们需要传承的目的是为现代荔枝产业服务,在荔枝产业持续发展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荔枝文化景观。二是开发,丰富的荔枝人文景观资源,需要逐步清理荔枝园中目前现有的资源以及潜在的景观资源,以荔枝园荔枝林为主体,人文景观为引导,促进提高荔枝产业优势,打造建成汇集荔枝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示范推广、科普培训、文化展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运动等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5结语
  荔枝园人文景观资源的传承、开发以及保护,一切都在摸索和尝试中。目前还只是刚起步阶段,有些荔枝园开发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内涵,直接破坏周边环境,影响到荔枝园产业发展。许多有价值的荔枝文化和景观没得到很好的利用,荔枝园人文景观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论也处在探索阶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