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对幼儿体育活动当前开展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原因展开讨论,并且依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规定,整理出构建幼儿体育活动体系的基本思路,意在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给广大幼儿教育工作部门提供参考。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幼儿体育教育内容体系不够明确,比如:相关概念混乱,内容组织不够科学,安全措施、器材设施欠缺,专业的幼儿体育教育师资缺乏,评价体系成人化等。以此,要明确体育活动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出符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的,逐步发展协调性、平衡能力、力量素质、灵敏素质的活动内容体系和相关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  内容体系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240-02
  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在我国,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早在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上述规程中把“体”放在首位,充分表明了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其他素质就没有全面发展的可能。但是就现状而言,我国的幼儿体育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概念混淆不清,活动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综上缘由,本文从全面考察当前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出发,构建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
  1  幼儿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分别以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1981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标志。以上纲要和指南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其中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始终排在首位。因为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有着多重的意义,如全面发展幼儿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调节情绪促进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搭建幼儿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等。
  2  当前国内幼儿体育教育的开展现状
  2.1 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目标不够明确
  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活动内容应当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并以此为基础,达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协调发展的目的。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要求的标准不够具体,并且存在脫节的情况,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活动内容的设计比较盲目。
  2.2 幼儿体育活动的手段和形式随意性较大
  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发展各项基础运动能力为主线,逐步引入复杂技能。但是我们当前对幼儿体育活动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在活动内容和手段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对运动量缺乏科学把控。这与我们缺乏相关的研究大有关系,在幼儿基本能力的界定、活动手段的拓展以及如何评价和监控等方面都略显不足,导致了很多幼儿园在开展体育课时,教学的内容比较随意,未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2.3 幼儿健康标准的测评成人化
  目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是采用统一的测试项目,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和素质指标(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两类。上述不少测试项目与成人无二,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依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计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2.4 幼儿体育活动缺乏安全措施
  要想达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在展开体育活动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极为必要,如对项目难度的把控、保护手段的设计等。另外,对于运动量的监控也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措施,运动量太小则无法充分收获锻炼效果、运动量太大则会阻碍身体发育、造成运动损伤。对于上述方面,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缺乏科学化的引导。
  2.5 部分幼儿园设施不足
  良好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幼儿体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改革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幼儿教育资源紧缺或分配不均。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之间体育场馆面积、设施数量、种类等方面差异明显。
  2.6 幼儿体育教育的专业人员缺乏
  幼儿教师体育方面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技术能力是保证幼儿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学历以专科和本科为主,以学前教育专业偏多。他们虽然了解幼儿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但相比之下,缺乏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于体育活动的手段掌握不足、对技术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
  3  构建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建议
  3.1 分层递进构建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提出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久力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等要求,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层次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操作性强的体育教育内容体系。
  3.2 设计符合幼儿体育特点的评价体系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体育锻炼内容,应设计相关能够充分反映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的评价体系。在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监测、统计和分析各项数据,对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最终形成有效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3.3 发挥游戏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体育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其中游戏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游戏有着趣味性强、灵活性强,适宜各种场地和条件等特点。针对幼儿提高身体健康和素质水平设计合理的游戏,可以有效地达到我们体育教育的目的。但想要开展形式丰富、有趣的游戏内容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幼儿园根据以上要求购置符合幼儿运动需求的游戏器材、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条件是进一步发挥游戏在体育活动中作用的必经之路。
  3.4 建立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体系
  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我发展能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想组织好体育教学,首先需要系统和科学的设计方案。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何行之有效地达到合理的运动量,并且提高符合幼儿当前需求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技术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5 幼儿行为规范及规则意识的培养
  对于行为和规范的自我要求是各年龄阶段的育人目标之一。在我们的幼儿体育教育中,明确各项锻炼内容的规则、规范,重视对规则的讲解,给幼儿输入自觉遵守规则以及反观自身行为的意识,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加适应各阶段的教育体系甚至社会生活。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它在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适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为原则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内容及评价体系,防止儿童成人化教育,对推动幼儿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有利于提升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促进幼儿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2] 周采.比较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庞建萍,柳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87.htm